我市民企熱議“民營經濟31條”
變政策紅利為發展動能
■河源市星通時頻電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本報記者 肖斌 攝
■本報記者 楊寶如 通訊員 宋雨婷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亦是河源市場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活力源泉。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意見》引發河源民營企業主的廣泛關注,多位企業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如同“及時雨”,期待《意見》加快落地,推動民營企業將政策紅利轉換為發展動能,進一步做大做強,為河源高質量發展貢獻民企力量。
民營企業發展迎來
“及時雨”“大紅包”
《意見》從破除制約民企發展的制度障礙、保護民營企業家權益、為民營資本設立“紅綠燈”、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客觀正確全面認識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等方面,提出了31條支持政策,被廣泛稱為“民營經濟31條”,是發給民營企業的“大紅包”。
廣東德愛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國樂表示,“民營經濟31條”的發布,就像在炎熱的夏天里下了一場清爽的及時雨,讓廣大民營企業主倍感振奮,更加堅定了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樹立了戰勝目前經濟困難的決心。
“作為民營企業家,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黨和國家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來關心、幫扶,讓我倍感激勵、大受鼓舞。”河源沃圖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賴志華說,《意見》從多個方面直擊民營企業家發展痛點、難點,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回應了民營企業的所期所盼,堅定了他做優做強企業的信心。
“‘民營經濟31條’就像‘及時雨’,從外部環境與內生動力方面全面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廣東埃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醒悟表示,《意見》無疑是近年來力度最大、范圍最廣、內容最全、開放度最高、創新力最強的一份針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
練好“內功”
發揮“主力軍”作用
在國內外大環境影響下,企業近年來面臨產銷下滑、物料和人工成本明顯上升、盈利減少等發展難題。如何將政策紅利、發展機遇,轉換為企業發展動能,是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的重點問題。
朱醒悟認為,《意見》中提及的“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等系列突破性措施,可以為專注科技制造的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企業信譽就是企業的‘生命線’。”繆國樂說,在《意見》中,黨和國家把民營企業定位為“主力軍”“重要基礎”,作為民營企業家,他正扎實練好“內功”,弘揚民企精神,積極聯合省科學院等科研機構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建立實驗室、科技工作站,通過科技賦能帶動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切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能。
讓政策紅利充分釋放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共有民營企業57130家,占市場主體總量22.23%。
廣東過江龍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偉國談及“民營經濟31條”時表示,如何推動政策落實落地是他最為關心的問題。“不少民營企業面臨著許多堵點難點問題。”何偉國說,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建立為民營企業發展紓困的領導機制,通過環環相扣、層層壓實的方式切實解決民企發展難題。
《意見》發布后,市委統戰部、市發改局、市工商聯等相關部門及時組織民企代表、商協會負責人集中學習“民營經濟31條”,全面抓好學習宣講,邀請專家進行解讀,旨在讓廣大民營企業掌握政策、堅定發展信心。
在集中學習前,市工商聯干部、企業家副主席等已開展率先帶頭學習相關工作。市工商聯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市工商聯正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深入開展“大走訪、深調研”活動,了解政策落實、取得成效、企業堵點難點情況,通過要素專班機制,不斷加強政企協調聯動工作。
接下來,市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將不斷加強政策宣傳教育,通過開展系列線上線下學習會、宣講會,組織民營企業家、商會負責人進校學習政策內容,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引導廣大民企牢牢把握《意見》賦予的重要政策紅利,搶抓發展機遇,大力弘揚民企精神,壯大民企發展信心決心,積極為實現河源綠色崛起作出民企貢獻。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