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深度報道

三次談判改變粵東戰局

探訪咸水塘國共談判舊址,重溫東二支與保十三團的并肩戰斗

2024-06-16 18:27:07 來源:河源日報

hyrbs0616001_002_02_s[1].jpg

■咸水塘國共談判舊址 

■文/圖:本報記者 凌麗

核心提示

東源縣藍口鎮長江頭村的咸水塘談判舊址,又稱“新屋仔”,是一座結構穩固的土磚混建宅邸,共設28室,并配有三層閣樓,時至今日,依舊風貌猶存。

1949年5月,于咸水塘展開的東二支隊與保十三團之間的東江起義和談,是老隆戰役及老隆解放進程中的關鍵轉折點。此次起義意義非凡。同年6月21日,毛澤東、朱德復電吳奇偉、李潔之、曾天節等起義將領,對其加入人民解放軍表示熱烈歡迎,勉勵他們“遵守人民解放軍制度,改造部隊,與人民解放軍整個力量共同一致,為解放全廣東而奮斗”。

鑒于其歷史重要性,2009年,曾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的鄭群,作為昔日談判的重要參與者,欣然受邀為咸水塘的“新屋仔”題寫了“談判舊址”四字匾額。2011年,該地被列為河源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定為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革命老區藍口與“新屋仔”

藍口鎮長江頭村與東源縣曾田鎮、黃田鎮交界,山高林密,是解放戰爭時期開展游擊戰爭的重要地點,村里群眾為駐扎或經過此地的部隊無償供給糧食和物資、提供情報,在解放戰爭中支援部隊作出了很大貢獻,被評為革命老區。

1949年5月7日,東二支隊司令員鄭群,邊縱參謀長嚴尚民、政委鐘俊賢、政治部主任黃中強,六團團長林鏡秋和國民黨保十三團團長曾天節在該村咸水塘新屋仔(屋名)談判起義時,為保護談判的安全和保密做了很多工作。這場在咸水塘新屋仔的談判,最終促成曾天節率國民黨保十三團起義,成為龍川老隆戰役和老隆解放的一個關鍵節點。 當年談判主角之一、東二支隊司令員鄭群,自那次談判以后,再也沒有去過咸水塘。

2009年8月,該屋主后人張靖芳等拿著咸水塘新屋仔的照片給鄭群看。時年88歲的鄭群一眼就認出了是當時談判的舊址。他指著照片說,就是這個房子,到現在樣子還沒有變。他應邀為咸水塘寫下“談判舊址”四個大字時,激動得雙手禁不住地顫抖。

保十三團起義,對粵東一帶的解放,可謂有著“定鼎之功”。曾天節起義后,通過保十三團電臺向全國發布了起義通電以及由他與吳奇偉、李潔之、肖文、魏鑒賢、藍舉初、魏漢新、張蘇奎等8人聯名寫的《我們的宣言》,宣布脫離國民黨陣營,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通電和宣言震撼了國民黨的人心,動搖了國民黨在華南的政權基礎。毛澤東與朱德向保十三團等粵東起義部隊發來了賀電。共產黨領導的香港《華商報》5月18日刊發社評,稱這次起義“使南下大軍與華南人民解放軍的距離大幅縮短,使華南解放區空前的擴大和鞏固,使粵贛湘邊與閩粵贛邊在廣闊地區上完全連成一片。”

2

保十三團自惠東移駐藍口

1948年1月,國民黨保衛十三團在惠州成立。團長為曾天節,劉勉任副團長,他們走馬上任后,立即派人至汕頭、韶關、惠陽等地區和廣西的桂林接收新兵,由1月開始,至6月完成任務,總共接收新兵3200多人。在此期間進行新兵教育訓練工作。

同年9月中旬,保十三團由惠州移駐惠東縣三多祝。10月上旬,由三多祝調至河源縣藍口鎮。

藍口鎮位于東江東岸,溯江東上的龍川縣老隆鎮,駐有保四師部和保安第五團的500人。保五團主力駐東水、彭寨一帶。藍口下游60公里的河源縣城,駐有國民黨一九六師。

藍口西北的忠信圩,距離藍口約50公里,駐有保安第一團;藍口西岸的上莞,距離藍口約30公里,是中共粵贛邊第二支隊司令部所在地。1948年10月中旬,保十三團在惠陽訓練完畢,立即到藍口執行任務。此前曾天節雖與香港分局建立了領導關系,但由于通信不暢,仍與當地游擊隊發生沖突。甚至在與邊縱取得聯系后,因顧慮泄密,仍不能避免彼此間的沖突,互有傷亡。曾天節沒有辦法,便下令休整部隊,并發出“沒有命令不準出擊”的訓令,這樣沖突才基本得到控制。

保十三團到達藍口后不久,即1948年12月,河源縣人民政府在上莞成立。

保十三團起義前夕,仍在執行其“綏靖”任務,與東二支多有對抗與戰斗,雙方都有傷亡。在抗日戰爭中常常收到效果的“堅壁清野”奇招,在此期間,國共雙方都在使用。除了“并村移民”,保十三團、保五團還使出各種招數,企圖對東二支“釜底抽薪”:強迫游擊隊成員家屬勸其子弟回去“自新”,以及對革命家屬“罰紅谷”等。(《黃中強自述》)

對此,中共九連地委提出對策:反逃跑、反自新;同樣動員群眾“堅壁清野”,上山堅持革命,在軍事上主動出動打擊敵人,在東江邊連戰連捷,迫使保十三團躲在藍口不敢出來。

對這時期東二支與保十三團的對抗,曾供職于《粵贛報》的唐瑜,在他的著作《九連山黎明前的戰斗》一書中評論:“保十三團成立以后,為什么耀武揚威,掃蕩我江南游擊區?后改調藍口,又屢去進犯和東游擊區,傷害我軍民呢?他們不是以偷襲三家村,‘差點逮著共產黨林平’而自豪嗎?這是當時矛盾的心態的反映,還是限于形勢不得不為之?”大概因為懷揣“無限愧疚和沉痛”,所以曾天節起義之后,帶著保十三團原有成員,在解放老隆、攻打埔前三角嶺等戰役中表現出非凡的勇猛,立下了很大功勞。

3

第一次談判:雙方達成信任

在雙方對峙的形勢下,1949年1月中旬,曾天節收到一封來自東二支的招降信,由一個被俘虜到東二支的副官送來的。他一看,是老鄉兼老同學鐘雄亞寫來,鐘雄亞時任東二支隊政治部聯絡科科長,和他一起署名的,還有曾天節曾放風出來要捉拿的東二支政委鐘俊賢。

這封信中,老鄉兼老同學指出大勢所趨,苦口婆心地勸他考慮今后的出路,勸他棄暗投明,并給他“指明方向”。

前幾仗被打得暈頭轉向的曾天節,其實也已看清大勢,在謀求起義脫離國民黨陣營。接到信后,他很激動,剛好需要一個引路人。他當即復信,讓副團長劉勉的侄兒劉干帶去交給鐘雄亞,表示無條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建議指定時間地點協商起義問題。

九連地委和東二支司令部仔細研究這封信,對信里表露出來的懇切態度,不由得信了。在邊縱領導梁威林、嚴尚民的主持下,同意派代表會談。鐘雄亞給曾天節復了信,商定于大年初三上午11時在游擊區的曾田水口圍見面。

東二支六團團長林鏡秋接受了這個任務,與鐘雄亞一起按時到達曾田。

畢竟是第一次談判,誰知對方是不是詐降?為提防萬一,邊縱派出一個警衛排,還有4個隨行警衛員。

保十三團派出的代表是副團長劉勉、政工主任張增培,為了防止別人認出,他們還經過喬裝打扮。

曾天節選擇這二人做代表,是因為之前已商議好一同起義。劉勉是曾天節在黃埔軍校的同學,張增培是跟著曾天節多年的舊部。經過幾次的商議,把劉、張二人爭取了過來,成為保十三團起義的核心領導。

在第一次談判中,雙方經過相互刺探,感受并接受了對方的誠意后,一直談到黃昏,達成了幾項協定:一、保十三團表示無條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互通情報;三、盡量控制雙方不要起沖突,保持絕密;四、接濟東二支隊械彈。

第一次談判過后,曾天節讓劉勉、張增培出面,向團里的連長、排長進行啟發和鼓動起義,他們并沒提到曾天節,而讓他們向曾天節提出起義的請求。

同時,為鞏固實力和準備起義,曾天節著力整頓軍紀,撤換了16個連營級軍事干部和他信不過的政治干部,對省保安司令部派來的6名指導員,也全攆走了。

同時,曾天節盡量多要裝備、軍械與糧餉,設法改善官兵生活,鼓舞士氣。

4

第二次談判:確定起義時間

1949年3月初,東二支隊與保十三團進行了第二次談判。

保十三團方面,仍由劉勉與張增培出席;東二支方面,則由政治部主任黃中強和六團團長林鏡秋參加。

這次商談,對保十三團起義的時間、步驟、作戰的戰略要求及起義后部隊改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磋商。起義時間定在解放大軍渡江南下,將入粵時。

會后,東二支聯絡員劉堅跟著劉勉回到保十三團團部,負責兩邊的聯絡工作。劉堅在抗戰時是地下黨員,長期從事地下工作,認識他的人不多。進入團部后,劉堅改名劉云,被安排任團部秘書職位。

自年初第一次談判以來,曾天節總是“按兵不動”,這讓國民黨當局里和他意見不合的人抓住了把柄。惠陽國民黨專員兼區保安司令廖鳴歐其實也在謀求投靠共產黨,但二人互不知心事,曾讓其幕僚利用地主豪紳不斷向省保安司令部控告曾天節“剿匪不力”“通匪濟匪”等一大堆罪名,想借此調動分散曾天節的兵力到海豐一帶。但曾天節的長官黃鎮球把他當親信,非常信任他,不但不予置信,反將這些控告他的材料寄回給曾天節,曾天節更是有了公開抗命的底氣,繼續把全團兵力集結于藍口地區。

曾天節夫婦假借旅游之名去了香港,見了饒彰風和中共香港分局書記方方,并把廣東省綏靖公署副主任吳奇偉拉了進來一同起義,起義的各項準備,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1949年4月,百萬解放軍渡過長江,23日解放南京,又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向華東、華中、華南、西南進軍。這時,廣東地區的許多國民黨軍政要員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前途與出路。

30日,曾天節聯絡梅縣保十二團魏漢新、魏鑒賢和蕉嶺一營藍舉初,興梅專員李潔之,閩西專員李漢中等,定于5月1日在興寧召開起義行動會議。興寧縣縣長陳郁萍、東二支聯絡員劉堅作為曾天節的副官也參加了會議,但會議開得不算太理想。會后,曾天節與劉堅、魏鑒賢密商,決定在5月12日起義,先由保十二團在梅縣發動,保十三團同時策應,并負責消滅保五團和東江各地的國民黨軍。

但這個會議被告發了。副團長劉勉轉來薛岳的急電,飭令保十三團歸保五師建制,立即開回東莞石龍廣九線駐防。接著保安司令部、保五師師部也來電急催調防。曾天節當即復電劉勉嚴密掌握部隊,非他命令,任何人不能調動部隊。

此時,國民黨軍一九六師葛先材部已由廣州開赴惠陽,從5月4日起日夜水陸兼程東上,先頭部隊已到河源縣城。7日晚,曾天節接到時任該師參謀處長(為其同學)的電話通知,該師決定于5月12日由河源出發,限14日到達藍口接防。在電話中,他還了解到,除了惠陽地區一○九軍一九六師向河源藍口進軍外,還有一五四師向海豐推進,一三一師向梅縣推進。

5

第三次談判:決定具體行動

5月7日下午,劉云回團報告稱,邊縱決定今晚10時許在游擊區的橫坑咸水塘新屋仔召開緊急會議,要曾天節親自參加。入夜時分,曾天節跟張增培和劉云等人,一身農民打扮,渡河而去,越過警戒線前往赴會,到達時將近午夜。

為了確保談判萬無一失,東二支隊司令員鄭群親自指揮部署談判的安全保衛工作,僅有的十幾挺機槍全部集中部署在村口的大榕樹上,以及從村口到咸水塘沿途的圍龍屋中,布置的游動哨綿延3公里,前哨離藍口圩鎮僅4公里。

邊縱參謀長嚴尚民,東二支隊司令員鄭群、政治部主任黃中強、參謀長林鏡秋等,已備好夜宵等著。有了前兩次的談判,大家認為都是自己人,氣氛非常融洽。他們邊吃夜宵,邊商量具體行動和時間。

起義時間定于5月12日,由于東二支缺糧,且集中費時,可能會順延一兩天,但最遲不超過5月14日公開宣布起義。

會上還作出幾個重要決定,在戰略上,首先以主力消滅保四師師部和保五團,然后轉移兵力阻止一九六師的進犯,于藍口、黃田地區殲滅之。同時,協助補給東二支糧食械彈,由邊縱負責發動解放區群眾1000多人于5月11日到達龍川大江新附近接運十三團的械彈物資,運回解放區船塘。

8日拂曉,曾天節返抵藍口后,立即開始起義行動,限5月10日前將全團兵力集中到藍口。不斷派人或發出書信電報給李潔之、魏鑒賢、魏漢新、藍舉初、李漢沖等告知起義時間,催促他們同時響應。同時,在5月10日前,將東江義合以上的武裝自衛隊等召集到藍口進行收編參加起義。12日派第二營以運糧為借口,進駐老隆四面制高點附近,準備起義戰斗。曾天節將親率團主力同時進駐龍川城(佗城)策應。劉勉率第一營暫時留駐藍口防衛;立即截斷通往河源、惠州、廣州等地的電話、電報線路;做好干部家屬疏散掩蔽工作,通知廣州有關人員和家屬轉入地下活動。

起義前的準備進行到這里,已是萬事俱備,只等約定時間的到來。

1949年5月10日,保十三團舉辦起義誓師大會,宣布全團起義。在接下來的戰斗中,他們以東四支的新身份,在解放老隆、攻打埔前三角嶺等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上一篇:做好水文章 壯大水經濟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