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代表圍繞“電動車充電與安全”問題各抒己見
提升服務水平 根除安全隱患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電動車逐漸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與此同時,也衍生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如公共區域缺少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電動自行車充電和停放地點不當導致消防隱患、電動自行車不按交通規則行駛、小區報裝充電樁難等。圍繞這些突出問題,參加第六場“面對面”座談會的群眾代表們積極發言、各抒己見,在得到有關部門負責人的確切回復后,他們紛紛表示“措施很到位”“回答很暖心”。
電動車充電難成普遍現象
“河源國家高新區外來人口多,公共交通工具布局不夠完善。多數出租房、小區、工廠都沒有配備充電樁,公共充電樁也很少,很多居民私接電線給電動車充電,安全隱患大。”群眾代表何李君是河源國家高新區一家企業的員工。他說,河源國家高新區一些公共區域以及廠房、自建房等地點,都缺少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他建議,在人口密度較高的空地或者街道旁建設公共充電樁,以滿足居民電動車充電需求。
紫金縣柏埔鎮的群眾代表黃江濤反映了鄉鎮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覆蓋率低的問題。他希望政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或引進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充電設施建設,提高充電樁在鄉鎮的覆蓋率,從而解決群眾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燃眉之急”。
在日常通勤過程中,群眾代表陳旻杰發現,三輪車逆行并擅闖紅燈、電動摩托車在道路上亂竄、未成年人駕駛共享電動車超載、橫沖直撞等違反交通安全法的行為在市區時有發生,不僅影響文明城市創建,還威脅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建議,公安交警部門應加大巡邏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教育部門應與其他有關職能部門聯動,加大對未成年人群體的宣傳教育力度,從源頭上進行治理。
充電安全需從源頭著手
通過走訪調查,市人大代表鄧榮樵發現市場上電動車的品牌繁雜,同時有部分劣質電池及充電器流入市場。有些消費者不重視電池及充電器的質量,貪圖便宜,購買劣質產品代替原裝產品,從而帶來安全隱患。針對種種亂象,他建議職能部門通過執法查處和技術引導,杜絕不合格的充電器及電池流通到市場上,從源頭上把控電動車充電的安全性。嚴查違規生產、銷售超標電動車的廠家,淘汰不合格、劣質電池及充電器。同時,有關職能部門應引導鼓勵廠家在生產時統一技術規范和標準,且銷售的電動車應具有過載、短路保護、充滿自停、斷電等功能。
針對電動自行車因充電地點不當導致消防安全隱患的問題,市政協委員、廣東廣淼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曾火龍說,《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將于7月1日起實施,消防等有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消防宣傳普法力度,要讓各方主體認識到各自的法律責任和發生事故后應承擔的法律后果,進一步增強各方主體特別是物業管理人員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法制觀念,增強居民消防安全意識,提高社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本報記者 梁驅遠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