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一場梅花之約
■李倩儀
聽聞饒平縣湯溪鎮的梅花開了,在一個有陽光的午后,我們驅車從市區出發,上了高速,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便下了高速,沿著鄉道而走,道路兩旁都是連綿的青山,田地蔥綠,一棵棵茶樹有序排列著,山路蜿蜒,幾處拐彎之后,我們的車抵達了居豪村,共赴一場梅花之約。
村莊的道路兩邊都是成片的梅花,汽車行駛的過程中,向窗外望去,一片雪白。待我們的車停好之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車了,游人不少,擺攤賣農產品的也很多,冬天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好舒服。
走到岔路口,我們隨意選了其中一條路,慢悠悠地走著,兩邊是青山郁郁,山腳下的田地種了各種瓜果蔬菜,放眼望去,一片田園風光,生機盎然,成片土地種上了叢叢梅樹。我們沿著小路走去,梅樹的枝丫伸向路的兩邊,枝干枯黑,枝頭卻開出了白色的梅花,一樹一樹的雪白,惹得游人駐足在冬日的白梅叢中,躺在冬天的暖陽里舒展身心。走近花叢中,每一朵梅花開得正盛,仔細一看,五片小小的白色花瓣緊緊簇擁著淺黃色的花蕊,在藍天暖陽的映襯下,看著讓人忍不住心生憐愛。彎腰細嗅梅花之清香,沁人心脾,再深深吸上一口,更是清香撲鼻,讓人沉醉,這正是應了王安石寫的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的香是暗暗的香,花香遠溢,不時看到蜜蜂嗡嗡而來,溪水流自遠方,梅影浮動,不禁讓人想起林逋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最先察覺到大地深處的暖意,趁著小寒開,傳遞了春天的訊息,如同毛澤東在詩詞中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所以梅花是萬花之首,花一開,也帶來了春的喜訊。無數的詩詞歌頌梅花,如“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讀著著實令人心生敬佩之意,然而,在潮汕地區,冬天不下雪,雖不能感受梅花傲雪而開,凌霜而綻的堅強,但冬陽下的白梅,花與雪分開了,花便不再是清冷的,而是一種更為豐滿的美麗,與蝶共舞,和蜂互動,她很有精神,與眾不同獨綻放,天地間只有此花,這是何等清高,別有一番詩意在,怎能不令人心馳神往?
自古以來,梅與松、竹并稱“歲寒三友”,也與蘭、竹、菊合稱“四君子”,無數文人墨客鐘愛梅花,吟詠梅花,贊頌梅花。元代詩人王冕,他出身貧寒,生性孤傲,一生嗜好梅花,他親自種梅、詠梅,專攻梅花,其所畫梅花與前人風格迥異,用筆勁健有力,畫面生機盎然,他著名的題畫詩《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深入人心,其畫梅之作對后世影響極大。北宋詩人林逋,隱居杭州西湖,每逢泛舟西湖,客之至,童子放鶴縱飛,林逋見鶴必劃舟歸來,他終身不娶不仕,勇敢對抗封建社會的壓力,卻對梅花鐘愛有加,種梅養鶴成癖,世稱“梅妻鶴子”。在他眼中,梅花是一個絕世美人,值得一生呵護。再有清代文學家、畫家童鈺,別號梅道人、梅癡等,有詩梅“雙絕”之稱。他擅長畫梅花,有一方自刻閑章“不知是我是梅花”,足見其愛梅之深,達到梅我相忘之境界。中國文人的理想主義,都能在梅花的品格中找到映照,從而真正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朵朵白梅綻放枝頭,姿態萬千,我穿梭其間,被花香包圍著,真想讓時光就此停止,抱一束暖陽,醉臥在梅香深處,隨青草的脈搏一起跳動,哪怕成為一片白色的花瓣,婉約成唐詩宋詞里的風韻。待來年春天,梅子成熟時,親手摘下青青的梅子,把她許配給杜康,相釀成就一段良緣,梅香和酒香交融,春風拂過,斟上一杯梅子酒,所有美好的思緒收攏在春的情思里,融入風花雪月的詩文中。
夕陽斜照,日暮時分,我們準備起身歸家,低頭一看,一朵梅花輕輕落入我的肩頭,心中像有一根弦被輕輕撥動,我想邀你入詩,成就詩文中的平平仄仄;我還想許你入畫,繪就圖畫中的大寫意;然而,我更想把你帶走。于是,我撿起這朵白梅,放在掌心小心呵護,衣袖也染上一縷清香,心滿意足地踏上了歸程。
汽車啟動了,再回首,滿目雪白,共赴一場梅花之約,浪漫且深情,而春的氣息也近在眼前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