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草粿
■李倩儀
“草粿,豆腐花,草粿,豆腐花……”一聲又一聲的吆喝聲,透過躁動的空氣,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我睜開惺忪的雙眼,揉揉眼睛,剛好看見午后的陽光斜照在房間的窗簾,調皮的光線映照在藍天下,非常可愛。
看著周圍熟悉的一切,我又回到了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那種親切的感覺讓人覺得很舒服。我起身出門,尋找賣草粿的吆喝聲,只見一位老伯騎著一輛三輪自行車,車上放著兩個木桶,瘦小的身影,慢慢地在街頭巷尾移動。我連忙喊了一聲:“老伯,我想要買草粿。”聽到我的叫喊聲,老伯立馬停下車來。我一看,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經常跟他買草粿的老伯嘛。這么多年了,我已經長大了,老伯也越發蒼老了,卻一直堅持干這一行。看到我,他笑呵呵地為我舀上一大碗草粿,往上面撒上白糖,一瞬間,糖融化在草粿里,我接過草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一送,那甘甜熟悉的味道,一如很多年前的那童真歲月……
想必對于很多潮汕孩子來說,草粿是夏天記憶里最牽掛的味道。關于草粿,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古代,潮汕夏令氣候悶熱,很容易中暑,在缺醫少藥的古代,大夫科學地采用仙人草熬煮后加工制成的草粿藥膳,以提高肌體免疫功能,預防中暑。這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小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猶記得童年,夏天午睡過后,賣草粿的小販們便會騎著自行車,車上放著兩個木桶,一個裝草粿、一個裝豆腐花,車頭掛一個銅鑼,穿梭在大街小巷,邊敲銅鑼邊吆喝著“草粿,豆腐花,草粿,豆腐花……”那清脆的吆喝聲時時回蕩在烈日的上空,惹得嘴饞的孩子坐立不安。每當那時,奶奶便會帶著我穿過大街小巷,尋找賣草粿小販的身影。買草粿的人很多,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排好隊,買上一大碗,往黑溜溜的草粿撒上白糖,待白糖融化于草粿中,舀上一口入嘴,甘甜清爽,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幸福,任多少山珍海味也無法代替,拂去了整個夏天的燥熱。
這普通的一碗草粿,在那些燥熱的夏日午后,猶如人間美食,既滿足嘴饞的小兒,也為勞作的人們解暑。長大后外出求學,也時常因為學業忙,每個夏天都過得很倉促,但是柔軟的記憶深處,卻一直藏著這碗消暑的草粿,不曾忘記。剛好今年夏天有時間回到老家,才有機會重尋那記憶里熟悉真摯的味道。
有一天黃昏,老伯的草粿賣得差不多了,知道我在家,也喜歡吃草粿,便樂呵呵地舀上一大碗草粿送來我家給我解饞。我依舊吃得津津有味,加上骨子里對草粿情有獨鐘,便與老伯約好隔天早上登門拜訪,體驗制作草粿的過程,老伯很樂意便答應了。待到第二天上午十點鐘左右,我準時出現在老伯家門口,看他開始為下午要賣的草粿而忙碌。我這才了解,原來我們吃到嘴邊的草粿,是用仙人草經過煎取藥液,濾汁去渣,再加入適量薯粉,充分攪拌均勻后煮沸,到最后盛于容器(如陶缽、瓷缸)冷凝成膏狀而成。從熬煮仙人草到凝結成膏狀這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老伯一邊坐在火爐邊,往爐灶里添加柴火,一邊很溫和地為我講解草粿的制作過程。早年間,老伯靠著賣草粿,養活了一大家子,還把兩個孩子送上了大學。現在老了,孩子們都叫他別忙活了,可是他還是執著地堅持著。
看著老伯侃侃而談,質樸的鄉音說著關于叫賣草粿的歲月,眉宇間盡是滿足的幸福,我的內心極為動容。我想那些遠離故鄉的潮汕人,其實在他們的記憶里,故鄉未曾遠離,只是因為要追求人生理想,不得已才小別一陣。但是不管身在何方,我想我們仍舊不忘記那時光里的故鄉。
記憶深處的一碗草粿,獨屬于潮汕人,只和這一地的文化有關,和潮汕大地有關,甘甜清爽,拂去了整個夏天的燥熱,溫暖了我們對故鄉的牽掛……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