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
繪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圖景
■連平縣第四小學。連平縣實施“兩校六園”建設項目,新建成連平縣第四小學,完成6個在建、新改建學校項目,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美麗的連平縣城 鄧宇權 攝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來,在歷屆連平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勤勞的連平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以及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開辟出一條全新的發展之路:經濟總量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形成現代都市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格局;百姓生活越過越紅火,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深化改革活力涌現,發展成果有目共睹、讓人欣喜。
埋頭苦干,勇毅前行。近年來,連平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抓手,聚焦縣委“168”目標任務,全力以赴拼經濟、抓項目、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加堅定步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產業強基固本 繪就經濟新版圖
秋風輕撫,涼意漸濃,連平縣生態工業園內卻如盛夏一般“熱辣滾燙”。機械轟鳴、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建筑工人忙碌作業,繁忙是這里的常態。放眼望去,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平坦寬闊。
新中國成立以來,連平的工業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撐起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硬脊梁,已引進維敏特、昂泰、佳泰等大企業、龍頭企業,還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翻開連平縣產業規劃藍圖,戰略路徑清晰而堅定:制造業是連平的立身之本、強縣之基,連平圍繞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綠色食品、醫藥制藥、礦產、家具等“6個10億級”產業集群,不斷完善路線圖、施工圖,掛圖作戰、按圖索驥、聚力招引一批頭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高端人才團隊入駐,共繪產業發展新圖景。
在空間布局上,秉承空間集約、企業集中、產業集聚理念,規劃了生態工業園、現代產業物流園、城東產業園三大核心園區,構建起“三園聯動”的工業發展矩陣。近兩年來,投入6.3億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為企業入駐提供“拎包入住”服務。同時,累計完成1657畝產業園區用地的整治提升,為項目落地奠定了堅實的土地基礎。
在行動上,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充分發揮招商領導小組的力量,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各級各部門聞令而動,緊盯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大項目,積極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招商引資成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一招”。今年成功舉辦桃花旅游文化周暨春季招商經貿活動、“百千萬工程”綜合幫扶工作推進會暨招商引資項目集中動工儀式等系列招商經貿活動,成功招引世杰機械剪刀、萬圣木業等21個項目入駐園區、總投資達56.88億元。
在服務保障上,構建了以縣領導掛鉤、企業訴求快速響應、“保姆式”幫辦代辦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常態化開展“面對面”政企交流活動,圍繞登記注冊、廠房建設、生產經營、增資擴產等環節,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周期服務。截至目前,累計對接服務聯系企業600余次,“一站式”辦成54次代辦手續,滿意率達100%。
截至目前,連平縣工業園已匯聚了173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9家。今年1月—8月園區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5.08億元、增長33.37%。今年以來,成功引進了14個超億元制造業項目,提前超額完成了市級下達的招商任務,項目涵蓋電子信息、先進材料、機械設備、家具等多個領域,為連平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注入新活力、積蓄新動能。
鄉村振興結碩果 “三農”工作譜新篇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貧困戶全部脫貧;富民興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節節攀升……近年來,連平的農業農村迎來了大變化、大改善、大發展。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脫貧攻堅的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和“百千萬工程”的實施,不僅讓鄉村越變越美,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特色農業蓬勃發展。鷹嘴蜜桃、花生、火蒜“連平三寶”,作為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產業規模日益壯大。今年,連平縣鷹嘴蜜桃迎來大豐收,總產量約11.2萬噸,總產值達21億元。其中,上坪鎮古坑、小水、中村、新鎮4個村因發展桃產業躋身億元產業村行列。
為進一步推動鷹嘴蜜桃產業提檔升級,連平縣正全力沖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出臺《連平縣鷹嘴蜜桃擴種獎補實施方案》,對新擴種桃樹按每畝500元標準進行一次性補助,帶動全縣鷹嘴蜜桃擴種2萬畝,計劃到2025年底完成10萬畝種植目標。同時,通過精心策劃與推廣“陽明牌”鷹嘴蜜桃品牌IP,這一甜蜜果實首次跨越山海,成功進軍澳門市場,知名度與美譽度雙雙飆升。花生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樣成果斐然,引領花生產業產值實現12億元。此外,全縣共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個、省級“菜籃子”基地4個、市級“菜籃子”基地16個,省級示范農場12家、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8家。
農民穩定增收。扎實開展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工作,截至目前,全縣159個行政村村集體已入賬總收入4627.58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3185.95萬元。持續跟蹤幫扶現有28戶112人易返貧致貧監測對象,綜合采取產業、就業、消費和政策兜底等幫扶措施,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豐富的農文旅資源,謀劃農文旅聯動帶動消費,今年來成功舉辦了土特產南山直通車以及桃花、花生、大蒜、荷花等一系列有本地特色元素的“每月一主題”文旅消費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為吸引粵港澳大灣區游客前來打卡體驗的熱門選擇,進一步擦亮連平城市名片。1月—8月,連平縣旅游總人數約186.36萬人次,同比增長15.21%;旅游總收入約6.37億元,同比增長15.61%,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為連平鄉村振興之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城鄉融合促發展 美麗縣城展新顏
在大力推進產業發展的同時,連平縣城鄉融合發展也在加快推進。
縣城功能品質實現質的飛躍。實施《連平縣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方案》,謀劃補短板強弱項示范項目12個,國道105線連平縣城過境段改線工程、縣城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一期)項目等一批市政項目加快建設。更讓群眾期待的是,城市新地標“三館一中心”項目已步入尾聲,體育公園將于年底建成,這些項目的落成,將極大豐富縣城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縣城的服務配套正逐步邁向高端化、精細化。
典型鎮村培育初見成效。持續鞏固首批省級典型鎮忠信鎮和8個省級典型村培育成果,今年重點推進2024年2個省級典型鎮和12個省級典型村培育工作。目前忠信鎮已全面完成了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上坪鎮、隆街鎮已完善鄉鎮建設規劃,編制了“一庫三圖一書”;典型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有序開展,典型鎮村培育初見成效。
鄉村面貌再上新臺階。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創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縣為抓手,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堅行動和“千塘萬渠”清淤專項行動,全縣159個行政村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113個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建成14個特色精品村。強化農房風貌管控,累計完成農房微改造超3000戶,農房風貌特色水平不斷提升。深入推進“五美”專項行動,累計建設“四小園”11781個,有效提升村容村貌。
推動“百千萬工程”,不僅僅是黨委政府部門的事情,更需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連平在全省率先探索綜合幫扶工作機制,充分整合縱向、橫向和“雙百行動”幫扶力量,實現“1+1+1>3”的幫扶成效,確定了今年幫扶重點任務65項,成功舉辦綜合幫扶工作推進會,現場簽約項目13宗,動工項目10宗,投資總額59.6億元。全力推進中鐵廣投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和項目工作專班,全面梳理、謀劃全縣重點項目,與中鐵廣投公司就14個共建項目達成合作意向,總投資14.38億元,為連平縣的城鄉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實踐生動地寫在田野上,成績收獲在廣袤鄉土間。在2023年度全省實施“百千萬工程”考核中,連平考核總分在15個消薄類縣市中排名第二,被評為“優秀”等次。
民生事業齊推進 樁樁實事惠民生
“長者飯堂的飯菜既美味又實惠,我每天的午餐都在這里解決!”
“新建的學校條件很好,孩子上學,家長放心。”
“在鄉鎮就能看好病,這在以前可不敢想!”
……
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幸福感言背后,折射出越來越多連平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的優質公共服務,也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連平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拿出八成財力用于民生建設,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書寫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9月2日,位于連平縣中心城區的南山幼兒園開學迎新。嶄新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讓這所學校成為中心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一直是連平教育的追求。近兩年來,連平縣持續加大教育投入,精心布局縣域學校網絡,實施“兩校六園”建設項目,新建成連平縣第四小學,完成6個在建、新改建學校項目,新增優質公辦義務教育學位3065個;新建成富民幼兒園、南山幼兒園、東河幼兒園和陂頭幼兒園4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1660個;完成了10所學校運動場建設、改造工程,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2024年高考本科上線率、特控率穩步提升。如今,在連平縣,不僅家門口“有學上”,還能“上好學”。
在醫療衛生領域,連平縣同樣不遺余力。連平縣人民醫院新院完成搬遷并投入運營,新院區按照三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配套了一批處于全市一流水平的高端醫療設備,標志著該縣醫療服務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今年9月,“五級”聯動醫療幫扶項目在縣人民醫院啟動,縱向貫通“省—市—縣—鎮—村”五級醫療資源,讓鄉鎮衛生院也能通過遠程會診平臺與上級醫院乃至省級專家無縫對接,真正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與此同時,縣中醫院搬遷升級改造建設項目、縣婦幼保健院提質改造項目等加快建設,持續深入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質服務基層行”創建活動,更是為連平人民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
民生兜底保障更加堅強有力。通過實施“三項工程”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就業服務等一系列精準施策,為居民搭建了廣闊的就業平臺,助力他們實現穩定就業和高質量就業。在鄉鎮開設12家“長者飯堂”, 完成適老化改造戶數370戶,低保、特困供養、孤兒、殘疾人等補貼標準持續提高,弱勢群體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連平縣在創新推進城鄉基層治理方面同樣亮點紛呈,建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關愛幫教基地,深入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法官聯絡點”、訴訟服務站實現鄉鎮全覆蓋,網格化管理服務專項工作在全市第一期考評中排名各縣區首位,為連平人民營造了一個安全、有序、和諧的生活環境。
回首向來風雨路,初心如磐譜華章。站在新的起點,連平縣將不忘初心、奮勇前進,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的奮斗姿態和“腳上有土、心中有譜”的務實作風,心無旁騖謀發展,凝心聚力抓落實,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連平篇章。
■本版組稿:本報記者 劉永菲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