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機制顯成效 “看病難”問題有效緩解
群眾反映問題九成以上已辦結
■深河人民醫院航拍圖 黃贊福 攝
■本報記者 陳鵬
“我在市婦幼保健院隨時可以買到地貧患者需要的特效藥?!薄拔矣袔状稳ナ兄嗅t院看病,基本不會出現車輛進入困難的情況?!薄艾F在去醫院就診,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掛號,便捷又省心?!薄?/p>
民有所需,我有所應。去年10月,我市舉行首場“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由市委書記“掛帥”,傾聽群眾呼聲、推動解決“看病難”問題。一年多來,針對群眾反映的看病貴、掛號難、藥品短缺、醫療水平有待提升以及醫保系統報銷不便利等問題,我市相關職能部門、醫療機構不推諉、不扯皮,紛紛拿出實招硬招“破題”,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加快補齊了我市醫療衛生短板。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市公開征集群眾“看病難”訴求事項302宗,已解決群眾反映問題284宗,還有18宗階段性辦結,化解率為94%。
【“地貧”問題】
地貧患者“就醫路”已暢通
“去年10月以來,我們在河源也能隨時買到地拉羅司分散片了。”近期,在市婦幼保健院購買去鐵藥品的葉先生再也不被“買藥難”困擾了:“醫保報銷后大概180多元一盒,大大減輕了我們買藥的負擔?!?/p>
在首場“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座談會上,群眾代表提出,“本地醫院沒有去鐵藥物地拉羅司分散片,能否盡快采購?”會后,市醫保局、市衛健局及各醫療機構通過召開專題研究會、地貧患者家屬代表座談會等方式,多方緩解“看病難”。
目前,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院、東源縣人民醫院等醫院已采購地貧對癥藥品地拉羅司分散片?!八帉W部按臨床需求常規采購,設置基數管理,日常至少儲存100盒,確保滿足人民群眾醫藥需求?!笔袐D幼保健院藥學部負責人藍雪容說。
記者獲悉,市人民醫院從2018年起,就已經為14周歲以上的患兒開通了地貧患者輸血“綠色通道”:需要輸血的患者可電話聯系市人民醫院輸血科,由輸血科調配血液、安排輸血時間,患者從輸血科開單后,可直接到急診科輸血。
“目前,我市地中海貧血已納入門診特定病種保障范圍以及大病救助?!笔嗅t保局待遇保障和醫藥服務管理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參保人經復核符合“地中海貧血”門診特定病種條件的,可在政策范圍內享受報銷,報銷限額3.6萬元/年。
【“掛號難”問題】
線上線下齊發力
全力保障群眾就醫需求
“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掛號,按預約時間去就診,不到半個小時就看完了,整個診療過程很快,服務也很周到。”近日,市民藍女士的小孩有點咳嗽,她帶著小孩到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在醫護人員、志愿者的指引下,從候診、看病到取藥,整個就診過程非常便捷、舒適。
“我們會根據就診人數,彈性增加門急診醫療資源?!笔袐D幼保健院副院長敖楨楨告訴記者,該院通過增加出診醫生數量、增加號源、開設午間和夜間門診等方式,最大程度增加號源,滿足群眾線下掛號需求。
據了解,目前,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和平縣中醫院、紫金縣中醫院、連平縣第二人民醫院等醫院均已實現線上掛號。
此外,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市人民醫院于去年11月上線“門特、門慢”線上統籌報銷、線下處方和檢查治療單醫保掃碼付等功能。參保人員辦理“門特、門慢”審批后,就診時可以在醫院微信小程序或使用處方單掃碼付功能實現手機“門特、門慢”統籌報銷,普通門診也能通過該方式實現醫保個賬支付,無需到窗口排隊繳費,減少了患者排隊等候時間。
【群眾反響】
看病就醫更方便獲群眾點贊
“部分醫院停車位不夠,很多時候去看病找車位都要花費很長時間……”針對群眾代表提出的看病停車難問題,我市相關部門和各大醫院多措并舉,全力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我院在每天門診量達1500人次的情況下,基本不會出現車輛進出困難?!笔兄嗅t院總務科負責人張智明告訴記者,除了租用北門社會停車場,供醫院夜班職工停用外,該院內停車場,專門供患者及其家屬停用,職工車輛禁止停用。目前,院內停車場約有170個停車位,停車場已安裝智能停車系統,可清除長期占用醫院車位的車輛,騰出更多的車位給患者及其家屬。
除了破解看病停車難問題外,記者采訪中發現,針對群眾關注的醫德醫風、報銷難、服務態度、醫院管理等問題等一系列“看病難”問題的整治成效較明顯,群眾對我市醫療衛生服務的滿意度大大提升,對“面對面”機制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現在去醫院看病,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保安都會指示去哪停車,態度也很好。”“到醫院就診,醫護人員、志愿者都會有指引,而且院內指示牌也很清晰,讓群眾少跑腿。”“‘面對面’機制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非常感謝市委市政府為群眾提供反映民生實事的平臺,始終把百姓的需求放在心上。”……如今,一件件群眾身邊“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決,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面對面”機制是我市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的一項創新舉措。市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爭取各級財政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投入,補齊衛生短板,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強部門聯動,強力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項政策落地生效。同時,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逐步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