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油茶果
■朱偉亮
寒風漸起時,家鄉山嶺上的油茶果就開始成熟了。那圓圓的茶果沉甸甸地掛在枝頭上,圓潤油亮。向陽處的一些茶果則被秋陽曬成了紫紅色,如胭脂般鮮亮誘人,伸手去捏一捏那堅實飽滿的油茶果,似乎一用力就可以擠出滴滴清香的山茶油來,令人內心禁不住地溢出滿滿的豐收喜悅感。這是屬于山里人家的收獲季節,也是霜降時節農家人收獲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
老家村莊的地形地貌屬于典型的嶺南丘陵山地,山雖然不高,卻也形成了連綿起伏的山坡斜地,蜿蜒成片,放眼望去,四周皆是山。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為地處丘陵山區,村民們能夠用來種植水稻的土地并不多,除了各座丘陵山地之間的低洼平緩處(俗稱山坑)被勤勞的父輩們開辟出面積大小不一的水田用以種植稻谷之外,更多的是依靠這丘陵山地來種植一些紅薯、花生以及油茶樹、松樹等耐旱作物用以擴大種植面積,增加家庭收入。這些農作物中,花生、紅薯是季節性農作物,當年種植當季即可收獲,因而成為主要旱地農作物。而油茶樹、松樹由于生長周期比較長、收效也比較慢,人們在種下之后往往很少去專門管理,于是這些人工種植的油茶樹、松樹幾乎就處于野生狀態了。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吧,因為野生油茶果的產量少,山茶油也日益珍貴起來了。特別是在當下,人們開始追求健康飲食和天然綠色食品的時代,曾經被人們冷落多年的山茶油開始受到了人們的熱情追捧。
據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山茶油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油酸達到80%—83%,亞油酸達到7%—13%,其中所含有的特定生理物質——茶多酚和山茶苷,能有效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酯的升高,對抑制癌細胞也有明顯功效。清代醫學家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曾有記載:“茶油烹調肴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而關于山茶油的歷史典故,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版本:相傳元末年間,朱元璋被陳友諒軍隊追殺到建昌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摘的老農民見此情況,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裝扮成采摘油茶果的農夫,從而躲過一劫。當時老農見朱元璋遍體鱗傷,于是用家里的山茶油幫他涂抹療傷,幾天后朱元璋就覺得身上的傷口愈合、紅腫漸消,于是朱元璋高興地稱此油茶果是“上天賜給大地的人間奇果”。
而我對于山茶油的記憶有甜蜜也有苦澀。每年茶花盛開時,一朵朵潔白的山茶花盛放在枝頭、山坡上,為童年時代的我帶來了很多甜蜜的快樂時光。除了欣賞茶花外,我們村里的小伙伴們總會三五成群地相約著,一起跑到山坡上、跑進茶樹林中,偷偷摘下那一朵朵白茶花吸食其中那甜甜的茶花蜜,為此也挨了不少大人們的責罵。因為在大人眼中,一朵茶花很可能就是來年中的一個茶果、一滴茶油,那可是村民們心中的收獲與希望,哪里容得下頑童們這樣子的淘氣破壞!而對于山茶油,小時候的我卻并不喜歡吃,即使是在那個缺衣少食、油水匱乏的艱苦日子里,我對于食用山茶油也常常有一種無形的抗拒心理,總感覺山茶油食用起來有股青澀難聞的味道,難以下咽,就如有的人不喜歡吃芹菜、茼蒿那般,實在是難以抵抗那股強烈的奇特味道。
茶余飯后之時,老母親常常會念叨起山茶油的陳年往事,說起當年全村人一起上山摘茶果的熱鬧場面;也談起了小時候的我因體弱多病、營養不良,常長出痱子、瘡癤等,當時又缺醫乏藥,是母親用土榨的山茶油為我涂抹治療好的,那是村里老一輩人代代相傳延續下來的民間偏方和本土療法,效果確實很明顯。這樣說來,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與山茶油結下了厚緣,我應該要更喜歡這不起眼的山茶油才對,而不應當無端地抗拒它、遠離它!
或許是基于這個緣由,加上年歲增長和生活磨煉,在飲食習慣上,現在的我已慢慢地開始了調整和適應著食用山茶油的日常生活。從最初煮青菜時放少量山茶油開始,慢慢地將山茶油作為平時家庭炒菜時的主要食用油,以致在每次炒菜時,母親總會不忘反復叮囑妻子用茶油炒菜。在廚房氤氳的煙火氣中,在鍋里翻滾炒煮的各色菜肴里,輕輕地澆上一層色澤金黃、澄清透明的土榨山茶油,頓時便香氣四溢、滿屋生香,那是山茶油煮菜時散發出來的獨有香味,綿延、悠長,令人胃口大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