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球事
■溫偉權
2020年春節期間,中國足球跌宕起伏,全國球迷好似坐了一趟過山車。正月初一晚上,中國男足1比3輸給越南隊,無數球迷氣得就差吐血了,痛言“今年不堵車,看男足堵心”。看著洛國富、阿蘭等歸化球員輸球后落魄無助的神情,真的為他們幾個感到心痛—— 一把年紀了,好不容易擠進國家隊,沒想到卻進錯隊了,有人為此戲言“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籍”。不過,我的心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畢竟陪伴國足二十多年了,早就見怪不怪了。
正月初三晚上,中國女足在亞洲杯半決賽上對陣日本,歷經加時賽,兩度落后兩度頑強扳平比分,最后通過點球大戰擊敗對手,挺進決賽。中央五臺體育頻道未安排直播,我拿著手機看文字直播,一直等到凌晨1點點球決出勝負后才安心睡覺。這場比賽稍微安慰了中國球迷受傷的心,可憐男足因女足逆轉取勝,又一次被痛罵。正月初六晚上,女足亞洲杯決賽,中國女足上半場0比2落后韓國隊,下半場連進2球追平比分,最后在補時階段絕殺韓國隊,3比2戰勝對手獲得亞洲杯冠軍,讓全國球迷歡呼雀躍,舉國歡慶。“這才是中國足球應該有的樣子”,表達出中國廣大球迷的心聲。
說起我所見證過的足球故事,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最早看球是在1997年,那時我正讀初三。一天下午,電視機里直播廣東宏遠隊對四川全興隊的甲A聯賽,場上全興隊配合流暢,進攻犀利,讓我眼前一亮,對全興隊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從此,我便經常看甲A聯賽,印象最深刻的是1997年7月20日北京國安9比1勝上海申花那場比賽,北京國安剛剛引進的三桿“洋槍”同時登場,由此制造了震驚甲A的“工體慘案”。一時,全國輿論嘩然,《足球》報用了好幾個版面的篇幅報道和剖析這場比賽,還配上了范志毅淚曬賽場的相片;中央五臺《足球之夜》節目,則做了專題深度報道。現在想來,當時的媒體和球迷是多么的純粹啊!
1997年世界杯亞洲區十強賽也讓我記憶尤深,那屆國家隊號稱史上最強國家隊,范志毅、郝海東、張恩華、彭偉國、高峰……一個個都是響當當的名字。第一場對伊朗隊的比賽在大連金州體育場舉行,范志毅上半場打進了一個點球,下半場開場沒多久李明在禁區右側一個漂亮的凌空抽射,中國隊2比0領先。電視轉播鏡頭對準了當時的主教練戚務生,或許認為中國隊已經穩操勝券了,他頻頻向現場球迷揮手致意,全場球迷更是玩起了人浪。豈料賽場風云突變,下半場伊朗隊右后衛馬達維基亞如神兵天降,接連撕開中國隊的后防線,35分鐘內伊朗隊連進4球,實現驚天大逆轉。這場比賽成了那屆國家隊球員和廣大球迷心中永遠的痛。
學生時代,我了解足球消息主要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中央五臺每天中午12時和下午6時的體育新聞,特別是下午6時的體育新聞,時長半小時,基本每天必看。第二個渠道是《足球》報,一周2期。我幾乎每篇報道都看。因為有《足球》報的預熱,我對1998年法國世界杯充滿了期待。當時世界足壇巨星云集,巴西的羅納爾多、里瓦爾多,意大利的巴喬、維埃里,德國的克林斯曼、埃芬博格,荷蘭的博格坎普等等。有一場英格蘭對阿根廷的比賽,在凌晨兩三點進行,為了看球更有氣氛,當晚我專門去了一個親戚家,沒想到比賽前竟然停電了,錯過了精彩的比賽和歐文的“橫空出世”。那一屆,我最喜歡擁有羅納爾多的巴西隊,可惜巴西隊在決賽時1比3敗給了法國隊,成就了齊達內。
1999年美國女足世界杯,恰是中國女足的巔峰時期,孫雯、劉愛玲、高紅、趙利紅、范運杰、孫潔……至今我仍清楚記得當時的主力球員。中國隊一路過關斬將,最后與美國隊的決賽,120分鐘內戰成0比0,最后在點球大戰中4比5輸給美國隊,屈居亞軍。早在那時,女足精神就已深入人心。世界杯亞軍,對中國男足來說是多么遙遠啊,能沖進世界杯決賽圈就屬奢望了。中國男足要想獲得世界杯冠軍,只怕是上帝也見不到了,我不自覺地想起了這個笑話。
2002年日韓世界杯,因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男足首次進入世界杯決賽圈,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當時我讀大二,學校開放了歌舞廳讓學生們觀看中國隊的比賽。第一場對哥斯達黎加,開賽前奏國歌時,有同學拿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展開在大屏幕前。在場的同學們都激動地站起來,亢奮地吼起《義勇軍進行曲》,此情此景令人振奮不已,只可惜中國隊技不如人,0比2輸給本以為是最弱的對手。小組賽第二場0比3輸給克羅地亞,第三場0比4輸給巴西隊,以0勝0進球結束了首次世界杯之旅。
2004年大學畢業后,我很少閱讀《足球》報和觀看中央五臺體育新聞,對國內外的足球消息漸漸陌生起來。不過,中國男足的比賽我都會堅持觀看,畢竟是祖國的球隊,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般,雖然特別不爭氣和沒出息,但仍然會關注和留心,真的是應了那句“國足虐我千百遍,我待國足如初戀”。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