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的哲學
■李倩儀
初夏的夜晚,褪去了白天的燥熱與不安,遠處零星的幾聲蛙聲打破夜的寂靜,皎潔的月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落在書桌的扉頁上,我打開電腦與時光對語,指尖觸摸著歲月的紋路。
不可否認,我經常對母親表達心中的愛意,也在很多節日里寫過些許文字送給母親,濃濃的情意是我多次送給母親的心靈禮物。而我卻少提起父親,我想可能和大多數人一樣,心底深處跟母親的關系會比跟父親的關系親密吧?以至于曾經我會在不經意間忽略了父親,心中也存有少許愧疚,是時候要寫寫父親了。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是一個較為嚴肅的高個男人,他的話不多,但其實生活中,他所涉獵的范圍比較廣,小時候也曾把他當成“英雄人物”,但他對我們的要求比較嚴,不僅書要好好讀,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猶記得小時候的作業都是他輔導,特別是數學作業,他所擅長的科目,所以這方面他的要求比較高。每一次輔導作業的時候,他總是重復著一句話:“做題和做事是一樣的,每一次教給你的主要是解題的思路,而不是僅僅讓你知道答案而已,你應該記住類似題型的思路,而不是只要把答案寫下去就好。”在他的輔導下,很多時候同學們沒法完成的作業,我都能如數完成。盡管這樣,我也沒法保證在他輔導完之后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時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每當這個時候,他比我還著急,一著急就會大聲嚷嚷,久而久之,我就對他很煩了,這樣的循環,使得少年時的我,很多時候內心對他充滿不屑。直到長大后,想起當年這些幼稚的行為,我方才漸漸理解父親。曾經他所教給我的不僅僅是數學上的解題思路,其實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遇事學會舉一反三,處事要懂得變通。
父親在而立之年便痛失父親。剛結婚不久的他不僅要照顧一家老小,還要償還我爺爺生病時留下的債務,一大家子的重擔都被他扛在肩上。他從不抱怨,而是默默接受現實給予的挑戰。到后來,奶奶要求一家子分開住,我們自己建立小家庭,這樣子彼此的生活會簡單些。雖然之間的距離不遠,但開始爸爸很不同意,他覺得我爺爺去世了,應該要和奶奶一起住,這樣子可以讓她的生活更豐富些,不住一起,他不放心。到后來實在拗不過奶奶才答應了,但他一直對奶奶關愛有加,心里總惦記著她,但凡家里煮了好吃的,必定盛上一些給奶奶送去。后來我發現,他在關心奶奶的同時,也從不忘記外婆外公,他總能掐準外婆家的大米幾時吃完需要重新給她帶一包過去,凡是外婆家的水電不通,他必是親自去修理好,還時不時給他們帶去些果蔬,到前年外公去世后,他便更惦記著外婆。我記得他曾經無意間感慨了一句:“現在兩邊就剩下這兩個老人了,我們更要好好珍惜她們呢!”聽得出感慨中透露著些許傷感,人生無常,一不小心,老人家們就可能離我們而去,盡孝的日子其實真的不多。想起來,父親從未跟我講過“舜帝孝感動天、漢文帝親嘗湯藥、閔損蘆衣順母”等二十四孝的故事,也未曾告訴我該怎樣去孝敬長輩,但是他卻用自己的行動讓我看到何為孝,那是他對父母親點點滴滴的關懷,小到一粥一飯,一菜一蔬,都親力親為,一直惦記著她們……他從來沒有要求我們該怎樣學會孝順,但在他身上,我們已經看到了孝道最好的詮釋。
父親是個剛性男人,青年喪父的他同時也成為了父親,他一直想培養我們獨立的品格。猶記得小時候,當我看到同齡小朋友坐在他們爸爸的后車座上晃著大腿笑得一臉燦爛的時候,我是和父親各自騎著自行車,而且總保持著一段剛剛好的距離,他一直堅持騎在我后面。對此,我甚是不解。他也不曾做過任何解釋。后來,同齡孩子還在學騎車、還不敢一個人上學的時候,我已經完全可以獨自騎車安全抵達學校了。那時,我似乎才明白,原來曾經那段我與父親剛剛好的距離,是一個普通男人用樸素的行動去鍛煉他的孩子擁有自立品格,這也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既堅毅又溫柔的愛。
我承認他也會有急性子,也會耍脾氣,但其實他心底里也有輕柔的一面。那一年我剛上初中,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家里手機里收到一條短信,大概內容是說中了大獎,然后只要根據里面的網址打開操作就可以領取獎品。嘿嘿,這一看,我可樂壞了,大白天的居然在家中了個大獎,二話不說就打開電腦準備操作領取獎品。父親見到我火急火燎跑進了房間,便也跟著進來了,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他說了。他也來了興趣,便哈哈大笑地問我:“你覺得這個可以相信嗎?等一下會被騙的哦!”看他笑得很有把握的樣子,我一臉不屑地對他說:“為什么不相信呢?你總是防著那么多!只要跟著里面的提示操作就可以啦,你就準備看我領取大獎把。”見我這樣說,父親也就不多說了,還搬來了椅子,坐在我旁邊,看我敲敲打打地操作著,他居然還時不時幫我校對短信的操作步驟,儼然已成為了我的“同盟戰友”了。我心里正樂著呢,想著開始不相信的他現在不也是要跟我領取大獎了,哈哈!可當操作到最后一步的時候,屏幕上跳出來了一串銀行卡號,對方要求先對提供的銀行卡號輸入一定金額后才能獲取大獎。這時候,我停止操作了,想了又想,便轉頭看了看父親,他正一臉笑容地打量著我,沖我點點頭,讓我思考思考。我掂量許久,便在網上查找相關的信息,這時,我才從被大獎砸中的喜悅中緩了過來,明白了原來這真是一個騙局。看到我明白了,父親跟我說了一句話:“孩子,不管何時,一定要記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凡事都要靠自己付出努力去爭取。今天我放手讓你去‘上當’,是想讓你能夠切身明白這個道理,因為只有你經歷過了,你才能真正理解。”現如今,社會上層出不窮的騙局越來越高端,但那一年父親的一席話卻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中,時刻告誡著我要想得到,就應該身體力行去付出,切莫貪心。
在兜兜轉轉的人生中,父親的剛性和骨子里的驕傲一直鞭策著我前進,不可否認,我曾經對他產生了很多不理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漸漸變老的同時,也對我產生了依賴,每逢我回家的時候,他總會跟我嘮叨家長里短,變得侃侃而談,其實無非就是想努力融入我的生活,想繼續在我生命里演繹一個角色,即使是配角。看著父親從年輕時的負氣驕傲,到現在內心渴望得到兒女的認同,他真的老了,每每想到這些,我的內心總會有些傷感,這個剛強的男人,歲月曾那么無情打擊他,青年的喪父之痛使他不得不挑起歲月的重擔,所有堅忍的背后使他不得不收拾起內心深處隱藏的柔情,用他一生的身體力行給我們詮釋了剛毅和堅強。他不是一個偉大的哲人,但他所付出的一切,是一個父親最樸素的生活哲學,這背后,無非就是兩個字:父愛!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