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祠
■黃振平
我跪在祠堂中央,磕了三個響頭,與千年的先祖默默地對視、對話。已經1100多年了,前面35代先祖代代傳遞,我是一棵千年大樹頂端的一片葉子。一同來祭拜的,也是片片翻飛的葉子,有的泛黃,有的翠綠,有的剛剛舒展葉片……
1100多年前,黃化公的父親峭山公辭官歸隱,開辦了和平書院,開始教授族內、族外子弟。化公是第一批受益的人,于宋初高中進士十九名,先后官授廣州刺史、左都御史。
38歲的化公接受父命,攜妻子兒女告別了家鄉邵武市和平鎮坎頭村,跋山涉水160多公里來到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古背村開基立業,其后裔后來又分散在南方幾省100多個縣,如今繁衍人口達500多萬。
先祖把我領到這世上來,讓我體悟了世界無數精彩與感動,受過他人的恩典,也給過別人恩惠。人活一世,為何而來?生命之意義何在?有多少人參得透,看得清?
血脈延續的歷史猶如一串串燃燒的鞭炮,一顆顆在前面炸響,泛化成一陣陣煙霧,再將火種燃燒到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
110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何其的短暫!不禁讓人想起《莊子》“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不知晦朔”之言。人啊,只是那靈光一閃的“蟪蛄”“朝菌”。在這短暫的幾十年,該做些什么才有意義呢?
人活在世上,創造的物質財富,其受益的對象范圍相當窄小;唯有精神的財富才能有廣泛影響,千年流轉。黃化公之父峭山公一生建樹巨大,年輕時平定叛亂有功,被封為工部侍郎。功成名就后,晚年隱居家鄉,開辦書院,教授子弟,使家族人才輩出。其二十一子中就有四進士、八將軍。而他影響更長遠的是他給后輩留下的《遣子詩》?!肚沧釉姟芳铧S氏后輩開拓進取、和宗睦族、敬祖孝道、自強自立,為后輩描繪了發展的遠景藍圖。這就是文化的魅力,千年流傳,萬年不變。它影響了千萬黃氏后裔,是黃家的傳家寶,是子孫的勵志語,是黃氏后裔開創人生的錦囊妙計。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開創文化的新局,傳承優秀文化,發揚高尚精神。人雖然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總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