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持續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建設新城振興鄉村 描繪發展新圖景
龍川縣麻布崗嘉順玩具組裝富民工坊。產業進鄉村,越來越多的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美麗的龍川縣城
近年來,龍川縣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縣域經濟為抓手、以鄉鎮為節點、以和美鄉村為基礎,高水平規劃建設龍川新城,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加速描繪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龍川圖景。
共享發展成果,群眾安居樂業。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牽引,龍川城鄉發生喜人變化:城鄉協調共進,產業蓬勃發展,生活宜居適度,生態環境優美,民生福祉更加殷實。老百姓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同比增長7.4%。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開創新局面。
干出一個像樣的新城
九月的龍川縣城綠樹成蔭??h城主干道之一的幸福大道的兩側綠化帶里,紅色的花兒正綻放。路旁一側的龍川商會大廈正如火如荼建設中,二層主體建筑拔地而起。
與商會大廈一路之隔的是龍川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這個月初,面積10多平方米的龍川新城規劃模型圖制作完成。通過該模型圖可以知悉,開發建設的龍川新城包含佗城、幸福新城、龍臺山、寶龍新城等片區,規劃總面積約58.2平方公里。
“干出一個像樣的新城。”這是省委、省政府賦予龍川縣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市委、市政府及龍川縣委、縣政府堅決扛起主體責任,積極攻堅破題、主動對接,錨定“一年起步開局”的近期目標,加快謀劃一批標志性、示范性啟動項目,加大力度籌措建設資金,一步一個腳印地將“規劃圖”變為“施工圖”。
堅持規劃先行,謀定后動。龍川積極對接規劃團隊,梳理形成起步區規劃方案和首批啟動示范項目,牽引帶動龍川新城規劃建設高效起步開局。堅持產城融合、城產一體,謀劃產業發展,明確產業發展路徑,穩步推進新城產業規劃布局工作。
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精準謀劃項目。龍川以項目聚產聚人聚城,從生產、生活、生態等實際需求出發,以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為重點,系統梳理龍川新城一年開局起步建設節點21個項目。突出抓項目建設,全面推進龍川新城規劃建設范圍內的供電、供水、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抓好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做細基礎工作、前期工作,賦能新城建設。堅持把基礎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充分挖掘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全面開展資源摸排,形成可利用開發資源項目清單。持續挖掘歷史文化,圍繞“元素、歷史、人”三大方向,認真梳理佗城古城的歷史文化脈絡,為推動龍川新城開發建設蓄勢賦能、奮楫揚帆。
在規劃建設龍川新城的同時,龍川同步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打造“古邑蘇區、雙鐵樞紐、東江綠谷、煙火漫城”的亮麗名片,查缺項、補短板、抓整改、促提升,描繪出一幅幅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美麗畫卷。
加快推進公園城市建設。以“方寸之美”刷新城市“顏值”,“兜”起百姓幸福底色。龍川巧用城市“邊角余料地塊”,見縫插針地打造了“吉祥童夢”“陳屋徑”等4個“口袋公園”。新建2個城市主題小公園,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打造梅子坑森林公園、松林公園“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為群眾提供休閑健身優美場所,讓群眾在家門口樂享綠色休閑空間。
穩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為老舊樓房除污去垢換新裝,改造升級道路、下水道等公共基礎設施,讓老舊小區更宜居。同時,有序推進綠色社區創建,泰華城社區、附城社區、眠牛形社區等先后成功創建市綠色社區。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和新社區綠色創建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強化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把解決市政領域的“小問題”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作為”,龍川縣持續推進道路工程、環衛一體化、地下管網改造等城鄉基礎設施更新行動,以“新”換“心”,讓民生更有“溫度”。
拼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鄉村振興,向美而行。龍川縣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以繡花功夫繪就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走進龍川縣佗城鎮南門碼頭的綠美生態小公園,綠植繁茂、干凈整潔,美麗河道兩邊鋪設了健康步道,長廊城墻上融入了佗城姓氏文化和廉政文化元素,成為當地一道新的亮麗風景線。
綠美生態小公園和美麗河道建設是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的指標內容,佗城鎮美麗圩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作為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該鎮抓好鎮域、村莊、古城保護規劃,深入挖掘典型鎮村的特色和優勢,持續鞏固提升公共基礎設施和風貌品質,依托佗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將特色歷史文化、鄉村產業、溫泉民宿、紅色資源串珠成鏈,推動一產“接二連三”,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以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為抓手,外塑“顏值”,內修“氣質”。龍川縣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工作部署,著力提升圩鎮人居環境品質,加強產業建設,推進鄉村綠化,打造“產業興旺、發展有序、舒適宜居、功能完善、生活便捷、治理高效”的美麗圩鎮。
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掛圖作戰,加快推進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其中,“東江水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已完成前期各項工作,正加快推進建設?!盎羯郊t印”鄉村振興示范帶已完成立項和設計招投標工作。加強示范帶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行業規劃的有機銜接,推動城鄉融合、農業農村一體化發展。加快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創建,建成美麗宜居村67個、特色精品村34個。
強化產業培育。油茶產業蓬勃發展,全縣種植油茶達45.6萬畝,年產值突破20億元,“龍川山茶油”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林下經濟活躍,香菇、南藥、靈芝等特色產業年產值超16億元。加快林、文、旅融合發展, 221公里的綠美公路將20多個特色村和景點串珠成鏈,火熱的鄉村旅游擦亮了“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縣”招牌。
抓好第二批典型鎮選樹培育工作。今年,龍川擬培育鶴市、豐稔、田心和麻布崗鎮等四鎮為省級典型鎮,現已完成以上四鎮的鄉鎮建設規劃。做大做強中心鎮,助力麻布崗鎮打造為縣域副中心。深入推進鶴市鎮典型鎮培育工作,強化聯城帶村節點功能,積極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做專做精專業鎮,依托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油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奮力把豐稔鎮建設成為農業專業強鎮。做優做美特色鎮,統籌田心鎮資源,按照創建典型鎮標準,著力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田心樣板。
鄉村綠化展新顏。全面推進縣鎮村三級綠化工作,大力倡導“百萬龍川人百萬樹”“一個支部一片林”等系列活動,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統籌2700余萬元用于縣鎮村綠化,今年新增綠化植樹72.5萬株。7755個“美麗庭院”、1300多個“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裝扮了鄉村生活,佗城鎮佳派村獲評省“美麗庭院”村,以“庭院小美”共促“鄉村大美”。
交出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新學期,新學校。9月2日,龍川縣蘇區學校開學迎新,首批七年級學生入校學習。作為今年新建成投入使用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僅僅是校園的增設,更是教育資源供給的擴充,致力于解決縣城北部區域的學生就學難題。
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快推進蘇區學校項目建設,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是今年龍川縣委、縣政府重點抓好的六個方面、100項工作之一。秉承“教育優先”的發展理念,龍川縣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多措并舉推動教育教學事業持續發展。
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成立龍川縣第一中學教育集團,以龍川一中為龍頭學校,將龍川一中初中部、城東校區、老隆學校、豐稔中學和新辦的蘇區學校納入集團化管理,傳承百年名?;?,組團式同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投入939萬元用于44所中小學建設項目,全面完善鄉鎮學校辦學條件和寄宿條件;推進新建蘇區學校、改擴建龍川一中初中部和城東校區,啟動新建幸福學校建設項目。
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龍川縣委、縣政府致力發展民生事業的一個縮影。龍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推動民生改善再上一層樓、更進一大步,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社會保障事業持續進步。扎實做好各項救助資金的提標工作,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得到提高。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認定和基本生活保障金發放工作。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做好高齡補貼發放工作,落實新的補貼標準。改造養老供養服務設施,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860.09萬元,維修或改造敬老院12間,全面實現農村敬老院整體管理水平提檔升級。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全覆蓋。
醫療衛生事業得到提升。龍川是首批“廣東省健康縣”、廣東省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縣,公共衛生工作處于全省上游,縣域內住院率連續六年達到90%以上。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縣人民醫院被國家評為“達到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推薦標準醫院”,縣中醫院是全省首家以縣級命名的三甲中醫院。逐步構建了以縣人民醫院為總院,縣中醫院、縣保健院及24 家鄉鎮衛生院為成員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文旅體事業不斷繁榮發展。今年以來,龍川縣推進實施“文化強縣”戰略,加快補齊文化事業發展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按照國家縣級一級館標準建設的縣圖書館新館對外開放。實施全民健身工程,龍川縣文體中心、濱江體育公園、松林體育公園等建設項目已列入省項目庫。大力發展全域旅游,佗城古鎮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推動嶅山溪谷景區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發展,豐富全域旅游“龍川名片”內涵。
創業就業高質量提升。全面落實就業創業工作任務。今年以來,龍川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925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95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1人,促進創業8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全縣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南粵春暖、公共服務進校園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8場,提供工作崗位15530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037人,全力促進穩崗就業。落實重點人群就業補貼、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福利政策,提高本土就業吸引力。持續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和見習崗位,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援助力度,上半年全縣鄉村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和脫貧人員累計在崗58人。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推進行動,促進重點群體創新創業。
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活力,城鄉區域協調進一步推進,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通過成立“強村公司”“富民工坊”,建立“先進村帶動后進村”的結對共建機制,落實兜底保障政策等多種模式,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鞏固拓展群眾增收渠道。上半年,龍川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同比增長7.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16元、同比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6元、同比增長8.1%。民生福祉、城鄉面貌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開創新局面。
■本版統籌: 鐘劍銳 劉豪 甘國科 陳小玲
■本版組稿:本報記者 陳小玲 特約記者 曾祥太 通訊員 劉睿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