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的煙火味
人間煙火味,最撫游子心。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我是河南人,在工作的首站河源,生活了約4年。在河源生活期間,最熟悉的就是隱藏在市區老城巷子深處那些小食店,最難忘的也是那些毫不起眼又煙火氣繚繞的美味小吃。
河源腸粉
從七號碼頭出發左轉,沿著小巷一直走到盡頭,有家無名無姓的腸粉店安靜地存在著。這家店只賣早餐,我陌生而又充實的生活從一碟腸粉開始。
這是家庭式的小店,一棟三層高的自建房,一樓客廳改成早餐店。店面很小,七八張桌子;客人零零散散,都是附近的街坊。女主人負責倒米漿、放肉餡、上籠蒸、刮板,動作嫻熟但又緩慢,男主人負責端腸粉給客人。就是這樣一家腸粉店,美好的味道卻讓人十分懷念。
這家腸粉最大的特點就是細膩的肉餡。五花肉剁成北方餃子餡一樣的細碎,薄薄的一層均勻地裹在米漿里。出籠時,撒上一撮小蔥;刮到碟子里,澆上自制醬汁。看著就令人食欲大開,吃起來滿口香、肉味濃郁。再配上一份過油加蒜的辣椒圈,一盅雞骨草土豬肉燉湯。一口腸粉、一圈青辣椒、一勺燉湯,最美的早晨莫過如此。
豬腳粉
所謂“北方的面、南方的粉”,河源的美食最為出名的就是豬腳粉了。新市區大同路、文明路有不少老店,基本上全天營業,早中晚餐和宵夜都有。我的尋食地圖大都在七號碼頭附近,老城這邊的豬腳粉吃的多一些,也有兩三家店非常正宗。
老城公園東北角有家豬腳粉店,生意好,味道也好。老板長相黑黑壯壯,外表憨厚實在,豬腳粉也夠分量。這家店豬腳的血水、油脂和膻味處理得比較干凈,熬燉的時間也足,肉質鮮嫩,膠質彈滑,嚼勁爽口,肥而不膩。
一碗好的豬腳粉缺不了一塊好的米粉。河源豬腳粉用的是本地產的霸王花米排粉,由于用萬綠湖的水研漿,細而不斷,口感軟滑,還保留了大米原有的清香。辣椒圈和豬腳粉是最佳搭配。這家店炒的青辣椒圈放的是純正花生油,加上拍碎的大蒜,香氣逼人。
一碗高湯米粉,三四塊骨肉相連的豬腳,六個爽脆的牛肉丸或魚丸,撒上一把蔥花和幾片香菜葉,配上一碟辣椒圈, 一頓簡單而可口的午餐讓人幸福悠長。
五指毛桃雞
在中國飲食中,“無雞不成宴”。河南道口燒雞、山東德州扒雞、安徽符離集燒雞和遼寧溝幫子熏雞號稱“中國四大名雞”,各有特色、各具美味。我的家鄉淮陽方布袋鹵雞,也是久負盛名,用陳年老湯鹵制,色澤誘人、雞味鮮美。但尤其令我難忘的還是河源的五指毛桃雞。
五指毛桃是生長在山林中的一種植物,也是一味中藥,性平、微溫、味辛甘,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濕的功效。市區老城公園向東有條巷子的中間,是一家菜市場。菜市場門口有家賣五指毛桃雞的露天攤,做法和別家完全不同。這家的雞不經油炸和烘烤,支起一口大鍋,放入以野生五指毛桃為主的配料和適量的清水,每天中午開始直接小火鹵制足足六個小時,整條街都是五指毛桃的濃郁香味。
傍晚時分,五指毛桃雞剛好出鍋,買一只熱氣騰騰的雞,再去旁邊士多店買一瓶珠江啤酒,一口雞肉味美鮮嫩,一口啤酒清涼通透,讓人回味無窮。
糯米餃
北方人喜歡吃餃子,我也不例外。那時的河源極少能找到北方餃子店,但有一種糯米餃,當地人叫它“蘿卜粄”,味道也是美極了。街心花園有位阿婆做的糯米餃味香料足、水晶透亮,光看那一盆已經炒香的餃子餡——金黃焦嫩的豬肉末、清脆烏黑的木耳丁、潔白細膩的蘿卜絲、翠綠飽滿的韭菜粒、淡紅透亮的小蝦米——就讓人食欲大開了。
一個糯米餃就是一碗,撒上蔥花和香菜,先用筷子挑破糯米皮,讓湯和餡充分交融,米味撲鼻、餡香滿口。最后喝上幾口餃子湯,暖意瞬間彌漫開來,深夜的微涼煙消云散。(聞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