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根故土 詩繁意茂
——讀林進挺散文詩集《大地有你的芬芳》
■潘志遠
我平日零零星星讀過一些進挺的散文詩章,“中國好散文詩”微刊平臺也多次薦評過進挺的散文詩。感覺他的文字很樸實,不喜歡花里胡哨,不堆砌辭藻,不濫用修辭。他的文字很像是鄉土上生長的一棵樹、一朵花、一莖草,算不上名貴樹木和奇花異葩,但健康清新,充滿生存的活力。進挺的文字就是能行根故土,汲取生活生命中的營養。
他對故土的愛是寬廣的,絕不偏狹。不像有些詩人總局限在自己成長的村莊、偏愛的事物和有限的親情之中。他在第一輯《故鄉的歌謠》里,寫海陸豐,寫博美,寫鰲峰村和深田湖村,地域廣闊;寫品清湖、鳳山媽祖、南萬紅錐林、陸河青梅、南告水庫、博美石牌坊、普濟橋、古戲臺、天后宮、慈云院、鷹吊山,東海岸林場的黃花梨、相思樹、木麻黃,以及鳳河、將軍渡、鰲峰古墻寨,可謂包羅萬象。他的愛行根故土,幾乎遍及故土的每一寸土壤,扎得廣,也扎得深。“我踩著村莊的夜晚,歸來無語,伙伴難覓,長者不來,一彎明月照亮了安寧的村莊”(《村莊的記憶》),這種心境是獨特的,打著時代的烙印,也喜憂參半。“故鄉月啊,永遠是游子心中的溫暖”,一語道盡了普遍性的感悟。“這鄉村的柔軟的心臟,深深地跳動著”(《池塘》),個性色彩特別鮮明,戳中了每一個從鄉村走出來的人靈魂的軟肋。他寫“品清湖,我大愛的母親,善美里的驕傲”(《愛在汕尾》),寫南告水庫“高高的水壩,如彎月落下地面攔住了碧綠的水,馴服了野性的流淌”(《再臨南告水庫》),寫《老井》“老井就像一個孤獨的老人,獨自守著深田湖村的老故事和老時光”,寫《野菊花》“這是山林里的小姑娘,小小的臉龐上儲存著陽光的溫暖,笑容可掬”,寫《大塘騎樓》“我是時光的過客,來與你做一次交流。你走進了我的視野,我也徜徉于你的世界”。凡此種種,有那么點泛愛的味道,相對于那些對故土熟視無睹,或失望在心而羞于啟齒的人,這有什么不好呢?心熱騰,文字才能暖人,不是嗎?
在第二輯《愛的絮語》中,作者放低了音量,似乎在自言自語,陷入自我陶醉?!熬瓦@樣讓我們開始收集炊煙吧,開始你我的世俗”(《執子之手》),我覺得頗見真諦,愛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不是清高,而是世俗,也許我們向往轟轟烈烈、金玉滿堂、絕倫浪漫,但真正的愛卻在柴米油鹽中,在世俗的長相廝守中?!耙粦言鹿?,不諳風雨,我有千般殷勤,柔情無限”(《心香》),鄉間小女子的溫柔順從,嘴上不說,每個男人都向往至極?!拔以敢鉃槟?,守著黑夜,在沒有月光的晚上,你是那頭的光芒”(《愛的力量》),在鄉下女人守著黑夜,守著家,守著一盞燈光,這是男人的歸宿、港灣,在外打拼的力量源泉。我見過很多鄉村夫婦,論物質沒法與城里夫婦比,論文化素養也不像城里夫婦那樣般配,但他們恩愛的程度和幸福指數遠高過城里夫婦,他們真正做到了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生活在城里與鄉村最大的區別就是心態。在城里無論你是白領、藍領、灰領,心里都是焦慮的,患得患失,活得緊張,精神疲累。而在鄉村,則是踏實和寧靜,發不了財,但衣食無憂。在鄉村,腳步是自由的,心情是放松的,正如林中的鳥,花叢里的蝴蝶,池塘里的魚。第三輯《一條自由的魚》,就是這種心態的寫照和宣泄。“打開大地的琴弦,我是多情的歌手”(《聽夜》),倘若自己跟自己比,優越感就來了,幸福感就來了?!拔矣形业姆绞?,與一條魚的形式相適應,我有我的精魂,與一條魚的存在相和諧”(《一條魚的自由》),在里有自我,有精魂,有存在感,你就像莊子,無為而有為?!皬娜莸攸c亮一盞燈,心馳神往。雙手捧起書本,世界自由壯闊”(《閱讀》),這種沒有功利的閱讀,讓人輕松、自由、愉悅;一旦與考試、考級、論文、職稱等相聯系,閱讀則變得沉重、壓抑,自由壯闊就不復存在?!拔异o坐在花朵里,潔白的花瓣自成堡壘,狂風暴雨解甲歸去,一炷心香緩緩升起”(《靜坐》),這是在鬧市街頭、小區樓棟無法覓取的,即使你強制自己靜坐,但心不定神不寧,靜坐徒有軀殼,沒有靈魂。
行根故土,最大的好處就是你總能看到生長,到處都有生長的季節,搭載著夢境與現實,其充實感由內向外脹滿每一個細胞。在故土插秧,“農人們就像是畫家,專心地在大地上作畫”(《插秧》),雖勞累,但有一種幸福與滿足?!澳敲炊嗟木G,從遠方直奔我眼前,仿佛就是一片汪洋的?!保ā逗苫ㄊ澜纭罚?,直覺強烈而真實。“走在皎潔的月光下。不知是我在收獲月光,還是月光把我俘獲”(《行走》),這種感受有點怪異,但身臨其境之后,就會油然而生?!按禾斓牟菽境尤恕保ā恫菽径夹蚜恕罚@種喜悅和美感隨春天到來而膨脹?!按簳煷绮荩韵粗嗌俅迩f的故事”,這種典故更適合在鄉村生長……這些讓我們看見了希望,增添了信心,也相信有茲土,一切美好的傳統就會茁壯和茂盛。
故土是作者創作的源泉,故土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能觸動他的心靈,所以他才會詩思泉涌。故土是詩,所以他的每一題材,每一行文字,都帶著樸素和清新,充滿著詩意,有生長的動能。作家劍鈞說:“進挺這部優美的散文詩就是他生命成長季節里的一枚可喜碩果?!彼脑娢陌殡S著大地風物生長,伴隨著他的青春歲月生長。作者在《后記》里提到了“生而寫作”和“學而寫作”,生而寫作是一種神人的境界,我們凡胎都是學而寫作,關鍵是要學到精神,而不是邯鄲學步、鉆牛角尖,掉進方法與技巧的樊籠。在這一點上,進挺是令人放心的。
他在大地上生長,有顏色,有芬芳,有果實。倘若不與別人比高大,比艷麗,比誘人,比味道的奇譎,而是坦然地生長,即使不能參天聳立,也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詩繁意茂的風景。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