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α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亚洲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東源縣

東源縣以產業為牽引創新發展路徑

鄉村沃土煥發蓬勃生機

2023-12-21 16:00:00 來源:河源日報

■5月31日,東源縣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暨2023年農業招商大會隆重舉行,28個農業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動工和竣工,項目總投資41.95億元。本報記者 楊堅 攝

■4月8日,“萬綠客鄉,茶韻飄香”——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及招商系列活動在東源縣上莞鎮舉行。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位于順天鎮橫塘村的美林油茶種植基地 本報記者 黃贊福 攝

■9月16日,東源縣船塘鎮舉辦第八屆板栗文化節。本報記者 楊堅 攝

■由東源東瑞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在船塘鎮開發建設的船塘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據悉,目前項目一期完成投資10多億元,建設廠房45萬平方米,已進入投產階段;項目二期計劃投資10億元,預計近期可投產。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核心提示

今年以來,東源縣農業農村局圍繞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全力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糧食增產保供、現代產業升級、美麗鄉村建設、農村改革發展等取得明顯成效。

東源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加大力度培育推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優質平臺+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模式,促進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讓廣大農民在鄉村發展中分享更多成果,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錨定“農業強縣”發力 夯實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根基

以質量、效率變革牽引農業現代化發展,東源農業“風景甚好”。從東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中獲悉:2023年前三季度,全縣農林牧漁累計總產值32.42億元,同比增長10%,排名全市第一。

亮眼數據的背后,“農業強縣”撐起了發展骨架。

在東源縣萬綠智慧無人農場,無人駕駛拖拉機、激光平地機、插秧機、變量施肥無人機、植保無人機、收割機等全套智能化作業機具停放在田間,科技感十足。據介紹,無人農場的每臺農機都安裝了無人駕駛系統,利用北斗衛星定位和互聯網數據傳輸,實現農機定位和跟蹤規劃好的路線自動作業。

“萬綠智慧無人農場是目前我們在廣東搞得最好的無人農場,也是我們在全國十幾個省份30多個無人農場里最好的,我們一定要把它打造成廣東樣板、全國樣板。”羅錫文說,萬綠智慧無人農場實現了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作業,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突破了無人農場的一批關鍵技術,二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三是得到了農民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四是引領了全國農業無人農場和智慧農業的發展。

“我們引進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才團隊,成功建立河源首個無人智慧農場,順利推動華南農業大學——東源縣水稻智慧農場技術創新研究中心揭牌運營,有效提高了全縣農業機械化水平。”東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1.75%,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4%左右,良種良法覆蓋率達98%。

萬綠智慧無人農場的生動實踐,正是東源大力推進科技強農的縮影。近年來,東源突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導向,向科技要動力、以機械增效率,全面吹響“農業強縣”號角,奮力跑出農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農業要強筋健骨,科技是核心。東源聚焦水稻、茶葉、藍莓等特色優勢產業,深化院企攻關合作,分別與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省農科院、省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成立了省農科院東源農業發展促進中心、東源縣農業人才驛站等科研平臺,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讓科技之花開遍大地,讓科技之果惠及農民。

科技的力量為鄉村發展帶去新動能,而鄉村農業想要再上一層樓,則離不開人才支持。東源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為抓手,堅持引、育、留,大力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力爭到2025年,引進高層次農業人才75名,培育農業人才1500名。同時,加大對農業系列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強化高素質農民培育,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等項目開展,2022年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育100人,農業科技培訓5場次約300人,取得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30人。

培育農特品牌 打造農民致富新引擎

東源仙湖茶、東源板栗、霸王花米粉、綠純客家釀酒、金黃田米酒、老東江花生油、“望郎回”板栗、“富萬家”板栗、順景赤靈芝……說起東源農特產品,老饕食客們如數家珍,最“土”的“鮮”貨總是讓人垂涎欲滴,不僅深受東源本土消費者喜愛,還遠銷省內外。

“今年,我們在全面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的基礎上,通過‘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戰略,打造優質農業品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東源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

小而美的東源農業如何做品牌?初級農產品附加值的提高有訣竅。“船塘鎮作為全省首個板栗專業鎮、全省最大板栗種植基地,豐產期年產量1萬多噸,板栗產業大有可為。”船塘鎮有關負責人說,該鎮重點創建集板栗標準化種植、倉儲加工、科技創新、信息服務、物流集散、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斷打響“望郎回”“富萬家”板栗品牌。

走進東源縣板栗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股炒板栗的香味撲面而來。“我們公司主要售賣生鮮板栗、冰栗子、金標炒栗、板栗面、港式招牌面等,產品深受顧客喜愛,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該公司生產部主管黃秀紅說,公司年加工板栗可達3000噸。

目光轉向東源縣上莞鎮仙湖村的仙湖山脈,層層疊疊的茶山望不到盡頭,清風吹過,綠意翻涌,在云霧間別樣迷人。仙湖村依托仙湖山的地理氣候優勢,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仙湖茶種植,目前有生態茶園2.75萬畝,全產業鏈產值4.68億元。“我們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茶產業,給資金、給技術、派專家……讓茶葉成為村民增收的‘大產業’。”仙湖村黨支部書記曾云科說,村里時常邀請省級鄉土專家為茶農授課,提高茶農的專業素養。

有了省級鄉土專家的加持,仙湖茶的制茶工藝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仙湖茶的回甘口感。今年,“東源仙湖茶”入選2023年國家地理雜志·國茶地理“中國大美茶山”年度榜,品牌之路越走越寬。

除了板栗、仙湖茶,藍莓亦是東源的特色產業之一。東源縣以藍莓為抓手,構建“從一個藍莓到一個產業”模式,聚焦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在藍莓產業園內建設加工工廠,以藍莓莊園為產業基地,以點帶面,做實藍莓采摘、加工、餐飲、農旅全產業鏈,打造一個“365天不落幕”的藍莓體驗館。據悉,目前,東源縣共有8個鄉鎮的36家企業種植藍莓,發揮組團效應,實現藍莓飄香東源。全縣藍莓產業園種植總面積超3萬畝,總產值超過10億元。

“農業品牌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標志,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設農業強縣的應有之義。”東源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東源推出了一批體現特色、廣受歡迎的“東源好品”。

據悉,目前全縣現有“粵字號”農業品牌31個、“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78個(其中:無公害產品44個、綠色產品17個、有機產品15個、地理標志產品2個)。此外,東源還擁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省級名特優新區域公用品牌3個,省級名牌產品10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經營專用品牌14個;擁有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25個、專業鎮7個。

搭建產業平臺 推進鄉村產業“破繭成蝶”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

當前,東源縣正穩步推進建設絲苗米、茶葉、板栗、藍莓、生豬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著力將其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油瓶子”“水缸子”。

走進船塘鎮群豐村的東瑞農牧群豐基地,其6920樓房養豬生產線建設采用智能化生產工藝,人流、物流、飼料等均有專用通道,環控系統、空氣過濾系統、除臭處理系統、中水回用系統等設備一應俱全,實行機械通風、機械喂料、機械刮糞。

“群豐基地的生豬于9月18日出欄,日供港活豬300頭,全線投產后,滿負荷供應可達每日1000頭。”東瑞農牧總經理阮強說,黃沙基地將在明年5月投產,兩個基地建成達產后年出欄生豬78萬頭,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至2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多個。

一批像東瑞農牧這樣的龍頭企業,在東源各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快速成長。這些企業緊緊圍繞糧食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等六大特色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農產品精深加工,精心打造產業集群,為縣域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讓更多農業企業有了落腳之地,也增添了他們發展的信心。據東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瞄準農業產業圖譜,強化項目招引,推行“靶向式”招商,精準招引美林油茶、東瑞農牧、立華牧業等建鏈、補鏈、強鏈、擴鏈項目,不斷拉長拓寬特色產業鏈條。

項目是園區的生命力,配套保障措施則是園區的競爭力。今年,《東源縣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出臺,適用于在東源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等涉農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對于總投資額超出1億元,且固定資產投資大于60%的,按其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每滿1000萬元獎勵10萬元,最多不超過100萬元;優先保障優質涉農企業的用地規模和用地指標,為辦理設施農用地開通綠色通道;對符合東源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總部落戶東源,且連續兩年營業收入達1億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此外,東源縣農業農村局還加強金融支持、完善保險體系,制定出臺全縣普惠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舉措,全面推行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土地經營權依法合規抵押融資,并支持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對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予以補助。

■組稿: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楊堅 馮曉銘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吳斯思 彭冰 修碩 ■稿件統籌:李成東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