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努力打造更加美麗、宜居、和諧的生態環境
共繪城鄉綠美畫卷 點亮生態宜居夢想
■去年,在和平縣林寨鎮龍德信萬畝油茶示范基地,工作人員在摘油茶果。
■和平縣上陵鎮的“翠山竹海”。
■粵贛高速公路和平縣合水鎮段。和平縣將2.96萬畝林分優化任務和1.61萬畝森林撫育任務全部規劃在高速公路、鐵路、國省道沿線1公里可視范圍內,有效提升了綠色通道的品質和生態景觀效果。
時值初秋,和平大地仍是一片郁郁蔥蔥。推窗見綠,行路有蔭,群眾的笑臉,是生態答卷最鮮活的詮釋。
今年以來,和平縣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持續推進綠美和平生態建設,為推動生態宜居綠美鄉村建設添色增彩。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大美畫卷徐徐鋪展,綠美和平生態建設“看得見、摸得著、有欣喜”的愿景正照進現實。
扎實推進綠美和平生態建設
近年來,和平縣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扎實推進綠美和平生態建設,通過實施一系列精準提升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方面,今年,和平縣共獲得了8.37萬畝的森林質量提升任務,其中林分優化3.43萬畝、森林撫育1.61萬畝、新造林撫育3.33萬畝。目前,林分優化和森林撫育的完成率均達到了100%,新造林撫育完成了3.23萬畝,為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也穩步推進。和平縣計劃建設2個森林鄉村、1個綠美紅色鄉村、1個綠美古樹鄉村和1個森林城鎮。目前,各項目已委托第三方完成或正在編制方案,實施后將進一步提升城鄉綠化美化和生態宜居水平。
在綠美保護地提升方面,和平縣積極推動國家中華穿山甲研究中心和平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目前已完成初步測繪、建筑規劃設計圖及建設概算表,和平縣發改局、財政局完成了項目立項和建設預算評審,將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與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相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果。和平縣將2.96萬畝林分優化任務和1.61萬畝森林撫育任務全部規劃在高速公路、鐵路、國省道沿線1公里可視范圍內,有效提升了綠色通道的品質和生態景觀效果。
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也在積極開展中。和平縣現存古樹438棵,今年計劃完成12棵古樹名木的搶救復壯工作,并已完成“一樹一策”搶救復壯方案編制。同時,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對長勢瀕危的古樹進行了有效搶救復壯。
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蓬勃開展。今年以來,和平縣共開展義務植樹活動345場,參加活動達1.18萬人次,種植苗木4.55萬株,有效激發了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
此外,和平縣還積極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和平縣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和古樹公園示范點共完成了大量的林分優化、植樹造林、森林撫育等工作,并修建了基礎設施和森林步道,為群眾提供了良好的生態休閑環境。
在縣鎮村綠化工作方面,和平縣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今年,縣鎮村綠化的目標任務是種植苗木不低于16萬株。目前已完成綠化苗木種植18.51萬株,種植面積達245.12公頃,完成率達115.78%。同時,還加強了綠化技術指導和培訓活動,共開展技術指導346次,舉辦培訓活動189場次,參與培訓人員達1.06萬人次。
今后,和平縣將繼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努力打造更加美麗、宜居、和諧的生態環境。
林業綜合效益日益彰顯
近年來,和平縣林業綜合效益日益彰顯,特別是油茶產業,不僅為林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更以其重要的生態價值,成為名副其實的“鐵桿莊稼”和“綠色銀行”。
為大力推進油茶新造改造工作,和平縣積極響應號召,今年承擔了5.2萬畝油茶生產任務。其中,油茶新造2.5萬畝,油茶低改及撫育2.7萬畝,已全面完成油茶營造工作。此外,中央財政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任務16150畝,包括油茶新造350畝、高標準油茶新造種植650畝(2023—2024年任務)、低產林改造3600畝、管護撫育1.2萬畝以及良種苗圃基地200畝,目前均已規劃好地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水肥一體化單項3950畝的任務,已達到水肥一體化要求,為油茶的高產高質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推進油茶產業的同時,和平縣還注重林業產業的有序有效發展。通過系統謀劃,推動林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和平縣已擁有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3個、省級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1個以及多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林業示范社、林業家庭林場和南粵森林人家。這些項目不僅為和平縣林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還引領了林農發展林下養殖種植等林下經濟產業,帶動林農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和平縣擬申報國家級示范基地4個,以進一步提升林業產業的發展水平。通過抓示范基地建設,和平縣將繼續發揮油茶等林業產業的綜合效益,為林農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和生態效益,為助推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全面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和平縣是產竹大縣,主要品種為毛竹,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毛竹產區之一。據統計,全縣現有毛竹林面積約20萬畝,主要分布在上陵、大壩、熱水、浰源、陽明等鎮,竹資源豐富、集中連片。毛竹具有成材快、環保可再生、用途廣等特點,是全國竹產業利用發展的主要品種之一。其中,上陵鎮毛竹資源約有12萬畝,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63.9%。該鎮立竹庫存量超過2400萬株,每年可產出毛竹400萬根以上,每年毛竹產值約4000萬元,其中一產產值約1500萬元,二產產值約2500萬元。上陵鎮是和平縣乃至全市的“毛竹重鎮”,被我市確定為“毛竹種植與產業化開發技術創新專業鎮”。
今年,和平縣印發《和平縣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重點工作實施方案》;上陵鎮也相應制定了《和平縣竹產業高質量發展上陵鎮“千畝示范萬畝經營”竹林建設實施方案》,計劃投入建設資金660萬元,在上陵鎮竹資源較好的片區,以上陵鎮綠竹強村公司為主體流轉經營1萬畝竹林,重點建設1000畝筍竹兩用豐產高效示范竹林,并完善竹山林道、灌溉設備、運輸設備、筍干工坊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發揮示范林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遴選7個示范戶,打造豐產高效竹林示范基地。抓住開展“雙百行動”契機,邀請竹產業專家、學者為鎮村竹農授課,傳授先進撫育管理技術、實地勘察了豐產高效示范林基地。目前,豐產高效示范林均已開展撫育工作,完成清山、開溝及兩輪施肥撫育作業,今年春季示范林已出新筍,經撫育后的筍對比原來自然生長的新筍更大、更壯、更高,竹林撫育效果初顯。初步預計,3年內示范林筍竹年產值將由280元/畝提升至3000元/畝。
去年以來,和平縣加快推動竹產業發展,緊緊圍繞毛竹資源優勢,致力于謀劃寫好“竹文章”,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以商引商、精準招商等方式,積極與9家竹產業企業對接洽談,意向投資總額達21.75億元。
目前,中晟(廣東)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已簽訂投資框架協議,企業正在選址,協調租用廠房事宜;安徽鴻葉集團有限公司已簽訂投資框架協議,企業正在進行項目選址;和平禾林竹代塑科技有限公司竹代塑項目已于9月10日試投產;廣東綠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動工建設;其余5家企業已進行前期洽談,后續將持續跟進。
中晟(廣東)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文化旅游產業投資與工程設計開發、會務策劃、展覽展示策劃、文化活動策劃、策劃創意服務、文化藝術咨詢服務,新能源、新材料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推廣、技術服務,生物科技產品研發、初級農產品的批發與銷售、健康養生管理咨詢等為一體的企業。該公司擬建設集竹酒制造區、全降解環保材料產品制造區、可降解環保產品制造區及生物基纖維生產區等于一體的和平縣國家級新材料低碳竹產業園。計劃投資總額47500萬元,項目分兩期執行。一期項目達產后,預計運營主體每年可實現總營業收入8000萬元以上、納稅70萬元以上;二期項目達產后,預計每年總營業收入達10億元以上、納稅10000萬元以上。
安徽鴻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竹制品深加工和出口銷售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主要生產竹制吸管、竹筷、竹制拼接筷、竹簽、竹制雪糕棒、竹炭、竹制刀叉勺、竹纖維餐盒等各類竹制產品。該企業擬在和平縣建設竹生物質循環產業園,計劃投資總額15000萬元,預計年產值24000萬元,預計年納稅5000萬元,今年7月簽約,目前正在進行項目選址。
和平禾林竹代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竹類新材料研發及生產銷售的企業,在以竹代塑、以竹代材、以竹代糧、以竹代煤等領域中擁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合作的項目有兩個,分別是以竹代塑項目,計劃投資總額10000萬元,預計年產值800萬元,預計年納稅400萬元;以竹代煤項目,計劃投資總額15000萬元,預計年產值12000萬元,預計年納稅600萬元。目前,以竹代塑項目已在秋季經貿活動簽約,正在安裝設備;以竹代煤項目正在進行選址。
■組稿:本報記者 葉春雨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