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河源粵菜師傅
黃坤生:用廚德烹出美食
■黃坤生在烹飪客家釀金蠔
取五花肉、馬蹄、蠔豉、魚肉、蝦米、豬網油等制作成釀蠔豉,將釀蠔豉在油鍋炸一會撈起,再下鍋燜一下,然后擺放到碟子里的白菜葉上,一盤金燦燦的客家釀金蠔就做成了。
這道菜是廚師黃坤生的拿手菜。黃坤生是江東新區聯心酒樓的負責人,從業近30年,一直堅持用廚德“烹飪”出美食,用誠信經營酒樓。
做菜如做人,用廚德烹出佳肴
“我文化水平不高,開始學廚時,師傅就教我要用心做好菜,才能有出息。”黃坤生說,做人要講人品,做菜要講菜品,用心去做菜,才能夠烹飪出讓食客滿意的菜品。
“反正你現在沒工作,不如跟我去廚房工作吧。”黃坤生是紫金縣柏埔鎮人,1991年,聽了叔叔的這一句話,黃坤生就到了深圳的一家單位食堂工作,開始接觸廚房洗菜、切菜等雜務。在食堂工作1年多后,他叔叔開了一家大排檔,黃坤生也就成了叔叔的幫手。大排檔主要經營中餐和晚餐,黃坤生每天早上8時上班,準備配菜、宰殺雞鴨等,然后開始配合廚師做菜,招呼客人,下午又重復上午的工作,一直忙到晚上9時。
這份工作一直持續到1997年,之后他開始輾轉于深圳多家酒店。“雖然覺得廚房工作相對乏味,但慢慢地也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黃坤生說,從事廚房雜務工作多年后,他慢慢喜歡上了烹飪,于是就開始學廚,從事餐飲工作近30年,他最大的感悟就是“做廚師要有廚德,這樣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美食”。
講誠信才會有回頭客
在外闖蕩多年的黃坤生,心里一直有創業的想法。2012年,他回到河源,在紫金縣臨江鎮東環路邊開辦聯心酒樓。在創業期間,黃坤生一直秉承著外公的理念:“人誤生意,生意不誤人。”黃坤生說,做生意要講誠信,要尊重客人,生意才能越做越大,如果不講誠信,缺斤少兩,那么是不會有回頭客的。
黃坤生的外公是供銷社員工,黃坤生小的時候外公就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這讓他受益匪淺。由于經營得法,黃坤生的酒樓也從開始的2層擴建到如今的4層,生意越做越大,后來他在市區買了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在市區再開一家酒樓,繼續堅持做特色客家菜。
希望更多的人學做菜做名廚
去年,黃坤生獲得了河源“最美廚師”的榮譽稱號,在2020河源市第二屆“粵菜師傅”客味創新擂臺賽上,他榮獲創新獎第六名。“近些年來,有關部門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培養了一些廚師人才,加強了廚師們的交流,提高了廚師的地位。”黃坤生說,希望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自己能夠和更多的廚師溝通交流,切磋廚藝,增長見識,創新發展客家菜,讓河源的客家菜文化能夠得到傳承。
“行行出狀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選擇做廚師,成為客家菜名廚。”黃坤生說,他現在經常對徒弟說,要成為一名優秀廚師,除了要有廚德和廚藝外,最重要的是要對廚藝感興趣,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持的勇氣。
(文/本報記者 曾俊霖 圖/本報記者 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