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打通交通大動脈,建好產業大通道
路網聯八方 天塹變通途
■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的黃田東江大橋。該項目總投資1.14億元,建成通車后,東源縣將實現東江沿線鄉鎮跨江大橋全覆蓋。
核心提示
盡管時值隆冬,東源各大交通重點工程建設工地卻并未放慢進度:國道205線安防、徐洞至雙田,國道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東源段),省道341線東源縣半江鎮西溪村至半江村路面改造工程等正在全力施工中。
這樣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是東源交通建設項目的縮影。今年以來,東源立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局,超前謀劃,積極作為,開展交通大會戰,不斷刷新20個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進度條”,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為推動地東源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補短板促共富 謀劃交通大路網
今年,東源著力暢通對外交通“大動脈”和縣域交通“內循環”,推動長深高速公路改擴建(東源段)、國道205線熱水至埔前段改線(東源段)、黃田大橋等項目有序推進,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約6.5億元,推動交通路網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個山區縣為何在推動交通路網建設方面有如此大手筆?
“這是東源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全面分析了東源的區域特點、產業特點、相應的交通配套情況,結合補短板、促共富的要求,對東源全域的交通體系完善提升進行了全面布局。”該縣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說。
截至今年10月,東源擁有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6家。該縣圍繞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產業實施精準招商,快速推進項目落地投產。如今,東源現代工業產業集群規模日漸龐大,“讓東源制造走向灣區、走向全國”的發展定位對東源的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東源是粵港澳大灣區向北出省和向粵東方向的主要通道,在區域公路網中具有重要節點地位。但東源交通存在‘南強北弱’的短板,制約了地區均衡發展,我們必須盡快補上這個短板。”上述負責人表示。
為此,今年9月,東源全面部署開展“百千萬工程”暨交通大會戰,力爭通過新一輪的交通項目建設大熱潮,推動域內交通路網不斷完善,更好支撐保障“百千萬工程”落實落細。20個重點交通項目、今年計劃投資8.5億元、到2024年底前完成投資33億元……此次交通大會戰表明了東源縣委、縣政府加快構建“外聯內暢、多元立體、綠色智慧”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信心與決心。
為了更好更快取得交通大會戰的勝利,該縣以增進民生福祉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著力點,立足民生所急、發展所需,以“補短板”“強骨架”“拓空間”為抓手,圍繞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國省道改擴建、縣西環路建設等項目重拳出擊,加快構建互聯互通交通路網。
“我們堅持交通先行,實現了良好開局。交通大會戰,接下來要向縱深推進,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東源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交通建設方面,東源要勇當全市乃至全省的“開路先鋒”。
要素齊干勁足 開啟建設“窗口期”
沿東源黃田鎮新街一路向北,寬闊的東江便近在眼前。一河之隔,對岸就是黃田鎮烏坭村。走進黃田東江大橋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攪拌水泥、調運鋼架、扎駐鋼筋,作為連接黃田圩鎮與西岸村莊的重要組成部分,黃田東江大橋建設正酣,現已完成總進度的35%。“項目建成后,將解決3萬群眾的出行問題。”該項目負責人王力說,截至目前,黃田東江大橋已建設完成樁基40根、承臺5個、墩身1個和蓋梁5個。
據悉,黃田東江大橋項目總投資1.14億元,系省道230線東源藍口樂村至義合渡口段新改建項目的先行工程,全長2.66公里,橋梁長度405.6米,寬15米,大橋從黃田鎮黃田村跨東江抵達烏坭村,按二級公路標準設計。大橋建成通車后,東源縣將實現東江沿線鄉鎮跨江大橋全覆蓋,進一步完善贛深高鐵東源段周邊乃至整個縣域公路網結構,實現人享其行、貨暢其流,更好保障沿江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火熱的建設場景不僅僅涌動于黃田東江大橋工程,還展現在東源所有的交通建設項目中。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完成投資額約6.5億元。其中,長深高速拓寬項目東源段完成紅線交地142.85畝、占項目征地總量100%;完成綠美環縣路路面建設15公里、危橋改造12座、安防工程137.36公里;縣西環路工程一期(縣糧食倉庫段)順利推進,已完成投資2900萬元,完成進度65%。
交通建設項目的快速推進,離不開各項要素保障。在交通大會戰啟動之初,東源縣委、縣政府就成立了交通大會戰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大會戰各項工作,定期研究重要事項,加大交通建設資金統籌力度,緊盯項目建設,及時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各類難題,確保項目穩步推進。
路通則業興,業興則民富。在東源,一條條美麗的農村公路、干線公路、物流公路連線成網,賦予當地經濟發展新動能,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助推產業經濟轉型升級。